近日,一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在网络上发酵,很快冲上热搜,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据了解,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的2022级研究生中,共有32人没有如期报到。其中,有15名内地硕士研究生,占比42.88%;7名内地博士研究生,占比21.88%;4名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占比12.50%;6名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18.75%。
众所周知,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著名211工程大学,是国家第一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被称为“法律界的黄博军校”,是中国法学界排名最好的大学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在全国排名榜首,与中国人民大学相提并论,并称为法学专业的“双子星座”。
从学科实力上看,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超过了被评估为A类学科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也超过了被评估为A-类学科的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名气和声誉响当当的高校。
如此高水平的大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却不去报到,对于网友来说,对于考研失败或者被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高校的学子而言,简直不可理喻。
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条例,这32名已经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学子,将失去到中国政法大学就读研究生的资格。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高水平大学频频被已经录取的研究生“放鸽子”的事件不在少数。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也曾取消了38名“录取而不就读”研究生的资格。太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水平大学,都曾经出现过这种“集体弃学研究生”的现象。
这种“大胆弃学”现象的发生,危害是巨大的。表现在:
第一,影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信力。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我国除了高考、公务员考试之外影响力巨大的考试。那些被录取的考生,是经过国家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和高校考核批准之后,才具有入学资格的。
然而,这些众望所归的考生却置之不顾,拒不入学就读。这是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的公信力的挑战,也使得研究生教育的公信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第二,对考生的诚信度,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虽然考生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似乎是自己的权利,自愿放弃自己的权利似乎是合法的、自由的、天经地义的。
但是,这些权利是建立在考生同意录取,同意入学等诚信、对等基础上的。放弃研究生入学行为,就是违背了诚信原则,影响到考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虽然在短期内,对考生的直接影响有限,但从深远的角度观之,其对考生自身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第三,白白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
我们都熟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457万人参加。而当年成功“上岸”被录取的研究生仅仅只有110万人左右,录取率约为22%。是高考录取难度的4倍。
实事求是地说,考研学子“录取而不就读”“放高校的鸽子”,的确浪费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高等教育资源,对考生本人和录取到的高校,都是一种伤害。
第四,影响到其他考研学子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
如果这些学子提前向高校声明“放弃研究生”录取资格,高校可以将这些资源重新安排给那些排名靠后的学子。使高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无疑是一件积累功德的好事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源很轻易地就浪费在那些“弃学不读”的学子手里。这不仅是对其他考研学子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的极大伤害,也是对自己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的漠视。
第五,影响高校研究生招生秩序和各种人力资源。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一个研究生从报考到录取的全过程,包括考场编排、监考、命题、阅卷、评分、复试、面试、调剂等各种工作,多个成绩合成,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付出。
“一个萝卜一个坑”,考生放弃录取研究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更糟糕的是,此后“东施效颦”,“弃而不读”愈演愈烈,导致高校研究生招生秩序遭到破坏,不良的风气日渐滋长,影响很不好。
想来想去,有的网友指出,考生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生,这样美好的结局,为什么还会出现“弃而不读”的现象呢,原因究竟有哪些呢。笔者以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录取的专业并不满意。
有的考生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心不甘、情不愿,为父母家人所迫,为妻子唠叨所逼,为同学攀比所致,为提升工资报酬而不得已为之。
考上了某些高校的研究生之后,仔细打听,发现某些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初衷,于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也实在迫不得已。
不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提前一点了解,早一些准备“功课”,利已利人,两全其美,是多么好的事情呀!
第二,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很多考生,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工作,为了自己今后的前程,先行报考,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没有想到“歪打正着”,居然成功“上岸”,十分欣喜。不过,紧接着“双喜临门”,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期而至。究竟是读研究生,还是抓住就业的机会,想必有不少考生会选择就读研究生,也会有不少考生会选择就业。因此,就业之后还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的素质。
第三,成功出国留学,喜事连连。
2022年,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比2020年和2021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当初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出国的事情还没有着落,但录取到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后,出国留学的签证也随之而来。
再加上这些考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又比较好,完全能够承担起出国留学的费用,所以,选择出国成了绝大多数人的首选。
第四,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等成功。
考上公务员、教师,成为“体制内”的一员,是绝大多数考研学子的梦想。能够考上公务员,或者考到公办学校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快事。
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人脉圈,还有机会读“在职研究生”,放弃这样的机遇,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这样“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就成了事实。
第五,因为其他的人生变故,被迫放弃。
考上研究生,要付出至少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再度“杀入就业圈”。三年里,能够有多少机会,可想而知。
人生无常,常有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因为结婚、生子、恋爱、家庭变故而被迫放弃“读高水平大学研究生”的人,也是时有发生的。
再细细地想一想,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总数达到3384人,“弃而不读”的36人,占比仅为1.12%。这种情况,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遇到什么情况,放弃“高水平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都是不明智的。毕竟,未来社会需要高水平、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的全面人才。谨以此文,温馨提示考生们,请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