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万人今天考研(457万人今天考研录取多少人)

457万人今天考研,457万人今天考研录取多少人

400分,早已不是上岸的保证,甚至不能稳进复试。

近日,各高校陆续发布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考生们惊喜地等来了自己满意的分数,没过多久,更多400分出现。400分,早已不是上岸的保证,甚至不能稳进复试。

从目前各高校发布的分数线来看,400分,可能只是今年进复试的及格线。以部分热门专业为例,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的亚非语言文学(古代东方研究)的复试分数线达到了430分;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的统计学复试分数线达到了429分;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金融专硕也都在420分以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金融硕士,2021年复试分数线为422分,比上一年涨了37分,妥妥进入400+行列。

分数线不断拔高的背后是考研人数的暴增。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高达457万,较上一年增加了80万人,同比增长21.22%,再创历史新高。

梳理历年报考数据发现,从2017至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分别为201万人、238万人、290万人、341万人、377万人、457万人。2022年相比2017年,5年间报考人数增加了256万人,增长了1.27倍。

其实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0年达到110.6万人,2021年则达到了约120万。但在飞速增加的考生规模面前,招生规模的扩大并不能给研究生考试白热化的竞争降温。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除了对知识的追逐之外,更多的是面对就业压力,而渴望通过读研“上岸”。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就业压力成为考生选择考研的最主要因素。近六成的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通过对考生的调查发现,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超过四成的考生认为就业有一定难度,对找到理想工作信心不足。33%的考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信心找到理想的工作。22%的考生则表示担忧,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找不到工作。

  • 考研“卷”,职场也许更卷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4年全国16至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保持着两位数,显著高于整体失业率4%的平均水平。而众所周知,16至24岁人口主要指的就是应届毕业生(包括高中、职高和高校毕业生)。这一年龄层人口失业数据高于往年,更说明年轻人失业这一现象加剧。

而另一组数据也显示出了失业率的上涨。2020年,受疫情原因影响,国内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激增64.3%至2109.5亿元,创历史新高。

其实总体来看,在中国找个工作并不难。但对于不少学历在本科以上、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中的年轻人来说,找个薪酬满意、工作稳定、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就比较难了。近两年,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红利期的消失,不少过去的高薪公司压缩人员编制;另一方面,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大量中小企业也在过“紧日子”。许多职场人都感到“招聘平台上的职位少了”、“同岗位的薪酬变低了”、“好公司对学历的要求高了”。

而那些调查报告中显示逐年上涨的“平均工资”背后,无非是少部分高收入者的狂欢和被平均的职场人的无奈。这一点,从薪酬中位数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2020年北京秋季平均工资11623,但工资的中位数仅6906元;而深圳秋季平均工资10452元,工资中位数5199元。

考研是“就业难”面前的最优解吗?

40年前,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中提出了“文凭通胀”现象——获得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历贬值,或许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者比例稳步上升。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为0.2%,之后占比不断上升。到2019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1.1%。也就是说每100名就业者中就有1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用人单位对从业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说伴随着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学历贬值可以通过“向下兼容”部分公司或岗位来解决,那么对许多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来说,更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工作经验。对用人单位来说,真正的人才永远是紧缺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就业技能之间的不匹配是长期并且客观存在的。用更高的学历来弥补职业技能不足带来的短板在某些领域并非一个好选择。

457万人今天考研(457万人今天考研录取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