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考研(福州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福州大学考研,福州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毕业寄语

Message from Dean

时间真的很快,又是一年毕业季,也是最为特殊的一届毕业季。雕塑系毕业设计展形式多种多样,包罗万象。但由于受疫情和场地的限制,只能在雕塑楼三楼的小展厅进行展览,这是一个遗憾。四年的学习使你们获得了具有创造力的思维和雕塑实践的技能,老师们从你们身上得到了青春活力爆发出的灵动和激情。看到这些作品一点一点的出现在眼前,导师们感到很欣慰。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完善继续追求。我们才刚刚开始,毕业并不等于结束,而是我们新的艺术道路的又一次启程,或者说我们未来的艺术人生才刚刚开始,愿大家继续坚守艺术理念。在此祝愿大家未来越来越好,艺术道路越走越长,如果毕业是大学生活的终点,也是你们面向未来的起点,祝你们都能获得美好的未来,事业和职业并进,生活与艺术共生。

雕塑系

作品欣赏

指导老师:万吉欣

作品说明:

电子产品如同一把双刃剑,其普及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被不合理的使用也带来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危害。随着网民的急剧增加,更多的人会因为本身自制力、社会因素等原因,被互联网电子产品束缚住,受其迫害。互联网电子产品的发展是带给我们舒适便捷的生活,并不是将我们束缚住,以至于囚困住,我们应该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不应该做电子产品的奴隶。

《虚幻囚笼》

作者:柏宗建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光敏树脂 尺寸:80cm

作品说明:

用人物形象IP加采茶戏形象,提炼其中的元素,做这样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挖掘地方文化与精神,文化赋予了产品更多的地方特色内涵,使之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深度,让独特的地方文化元素和文化情怀吸引更多的群众,基于地方特有文化,以创意为核心,将文化与创意结合,让产品附上极具特色的文化加值,从而提升产品本身的价值。

《采茶女》

作者:陈玉华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树脂 尺寸:60cm×55cm×45cm

作品说明:

本作品灵感源于山海经,左侧是菩萨的造型,右侧是天王的造型,左侧是雌性,右侧是雄性。作者通过雕塑来创造了两位新的神灵:鯥鱼菩萨与傅池天王。一静一动,以解构的手法抒发荒诞叛逆的想法。

《神曲》

作者:戴帅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光敏树脂

尺寸:131cm×44cm×53cm、131cm×78cm×83cm

作品说明:

由四个篮球人物动 作构成动感的雕塑。没有很明确的手势,处于模糊的躯干,相对于动作的描述比较地钟意,对人物投篮动作时的出手时机,对渴望胜利的 刺客关键出手那种潇洒淡然,飘逸干脆利落的动作进行展示。

《投》

作者:何显津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树脂 尺寸:15cm×30cm×15cm

作品说明:

随着垃圾⻝品在⼈们⽣活中逐渐被⻝⽤购买,其中的危害值逐步增⻓,为了让⻝品保鲜的防 腐剂也按需求呈现增⻓趋势,加快对⻝品质量的提升刻不容缓。作为常点外卖的⼤学,在⽣ 活中深刻感受到了要加强对⻝品质量的保障与提升,故从⻝物腐烂⽂化⼊⼿,⽤设计传播⽣活。希望通过此次对腐烂变质的创作设计,可以让更多的⼈了解垃圾⻝品对⼈们身体健康产⽣的 危害,减少对快餐的⻝⽤次数。

《腐烂-细胞》

作者:司咏琪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树脂

作品说明:

揭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思维意识与实践行动往往不能统一的状态,人们想的和做得从来难以完全合一。通过雕塑作品的形式来表达这种难以统一的状态,并以此来警示人们,使之得以对自身状态有一个深刻清醒的认知。

《知与行》

作者:夏家腾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光敏树脂 尺寸:70cm×50cm×60cm

作品说明:

在疫情居家时期,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只能躲在家中,看着新闻里的各种关于疫情的报道和新增病例上每日剧增的人数,人人不战而栗,新闻报道以及家中的琐碎杂事都影响着当日的心情。作品以医护人员为核心,结合大白圆溜及白白胖胖的特征进行创作,传递一种正能量。

《胜利者》

作者:杨燕平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树脂 尺寸:30cm×60cm×30cm

作品说明:

人格面具的使用通常都是无意识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人格面具的使用有觉察,觉察到自己正在使用的面具,就可以有意识的调整人格面具,使自己更好的适应环境。这种觉察也可以放在事后,回忆当时自己使用的面具,是否有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结构。我们需要在不断地去探索世界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去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们要接受并且喜欢不同的自己,正是这些华丽的面具塑造了完整的自己。每一个面具都有它独特而美丽的故事,在公共艺术创作中应以简单的真实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不断地探索公共艺术与自我创作者间的关联。像我这样的人,总觉得与人交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觉得麻烦不是说别人不好,只是我自己性格上的问题。会想东想西,容易对别人无意间的举动产生误解,他好像有点不爱搭理我,是不是我不小心得罪他了?别人的举动会在自己的脑海里无限放大。会觉得很累。而且很多时候不够自信,别人一点点否定就会让自己觉得全盘皆崩。这种性格问题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存在,对于熟悉的人同样如此。所以也想要借此作品告诉敏感而多疑的自己,欣赏并接受自己的每个面,不要讨厌自己,要勇敢的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收获新的自己。

《自我认知》

作者:赵玉莹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2.2m×1.5m

作品说明:

作品看似是一个由不规则形体组成的国王形象,但其实是人物与风景结合的抽象雕塑。借鉴立体主义的美学观念,将眼睛所见的不同角度所看到的三维空间归结于二维平面,符合立体主义美学观念的雕塑作品也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作品以几何体的方式组合成一个全新的物象,以此来展示出最完整的形象。正面采用与国际象棋中的国王棋子形态相似的外形,侧面的身体好似层层叠叠、峰峦起伏的山峰,意在展现符合立体主义美学观念的雕塑作品,由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立体主义与蒙德里安在21世纪的碰撞》

作者:徐嘉玥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木雕 尺寸:80cm×30cm×50cm

作品说明:

以老房子的形式还原了童年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些场景,将记忆中的画面进行设计,结合,再现,最终制作成一个小展馆,以此来对童年中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进行纪念。

《童年回忆》

作者:彭燕 指导老师:万吉欣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60cm×70cm×60cm

指导老师:刘大志

作品说明:

灵感来自于立体绘本平面内容构建出立体视觉效果的艺术手法,来展现一段主人公寻找自我、认知世界的故事。

《追寻者》

作者:李松贤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1000mm×2500mm

作品说明: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今天的西安,用桑蚕丝作为主要材料,聚酯树脂作为媒介。以秦兵马俑的形象为基础进行材质转换的创新,一种对家乡西安记忆点的融合,同时是对秦兵马俑这一历史产物的弘扬和传承,利用丝绸本身的颜色与元素赋予秦兵马俑不一样的色彩。

《蛹•俑》

作者:梁欣怡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聚酯树脂、丝绸

尺寸:胸像 700mm×400mm×600mm

面具 330mm×180mm×160mm

作品说明: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感觉到本科时间飞逝,之前的种种就如同一场梦境一般。我的内容设计主体是沙漏拟态,来表达出时间。而沙漏顶部和底部我是用棉花和铅坠构成的天与地,象征时间在天地之间,也拟态沙漏的两片盖。

《庄生晓梦》

作者名:林嗣雅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鱼线、棉花、琉璃珠、镭射纸等

作品说明:

借仕女这一题材向大众展示出女性不一样的美,打破由某些观念导致的对美女的定义。希望人们能认识到美是多元的,要勇敢地做自己,发现自己的美与自己和解,拒绝被标准定义。

《仕女》

作者:孙翠华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30cm×60cm×30cm

作品说明: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洋垃圾中最多的是塑料垃圾,会被海洋生物误食、将海洋生物捆绑纠缠等威胁海洋生物生存。作品想要探索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塑料和纺织材料装置艺术的可行性。

《纠缠》

作者:魏中青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PE塑料球、欧根纱等 尺寸:196cm×180cm×115cm

作品说明:

在几个相同重复的雕塑上使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进行二次创作的方式类似于波普艺术的复制过程,为中世纪主题融入了新的元素。在这几个石膏像中,其中一个石膏采用的二创方式是使用锤子敲碎部分表面的石膏,用铁丝补充上破碎的部分,并在打碎的内部加入超轻粘土制作的小剧场的方式来呼应标题所提到的“剧场”概念。

《审判剧场》

作者:周楚雪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石膏、超轻粘土、毛毡、综合材料

尺寸:60cm×120cm×20cm

作品说明:

设计灵感来源于马蒂斯的画作《舞蹈》。当夜幕落下,摇曳的灯光伴随着人们翩翩起舞。舞蹈作为一种有节奏、韵律的表演艺术,本身就拥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其中就包括了社交、祭祀、礼仪、运动、求偶等。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源于人们的丰沛激烈的情感。舞蹈本身就令人感受到欢愉,我希望能将这种情绪也传达给观看者。

《舞》

作者:刘语晨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不锈钢 尺寸:50cm×90cm

作品说明:

该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象形文字与抽象雕塑相结合,对象性文字做立体化处理,使文字不再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而是以一种装置雕塑互动雕塑的形式出现在观者面前。即在对象形文字立体化处理的同时,考虑到观者的视觉体验。通过对象形文字每个笔画不同面的厚度的处理以及各个笔画空间关系的处理,给观者形成多样化的视觉体验,使其在不同的角度观看,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形态特征。在空间设计上坚持以象形文字为元素以雕塑的形式语言为依托的原则,借鉴了现当代一些抽象雕塑和公共雕塑的形式。

《“徐赵”“张孙”》

作者:义铭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树脂 尺寸:60cm×40cm

作品说明:

以“盲盒”的一种形式去激发人群猎奇心理,对于传统的盲盒机外观进行了重组,应用多个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组合,而对于盲盒内部装置,外观上吸引人群注意,而内部实体则是采用低碳经济的废旧物进行创作,与外观上造成一种戏剧性的反差。当人群的不确定心理得到发挥时,结果与想象不合理时,传递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共鸣,能够引发深思。

《方寸之间》

作者:高艳铃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100cm×130cm×200cm

作品说明:

由于人类天生存在的自我意识,所以人类发展进程必然出现各种群体之间的对立伤害行为,伤痕累累的人类只有脱离了自己的狭窄视野尝试相互理解,社会才能良性发展。作者在融合了“故障”的概念后,通过废墟美学与空间结构性的表现,筑起了一座蕴含着伤痛与希望的黑暗废墟。

《Error》

作者:王语恬 指导老师:刘大志

材质:树脂、乳胶漆 尺寸:高55cm

指导老师:赵建锋

作品说明:

刚刚进人初夏时分,在河南以及山西等地,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不期而至。以4个场景对“7.20河南暴雨”进行局部特写,描绘了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在冲锋舟上一起抵抗大自然、互相救助的情景。雕塑的人物表情坚毅而肯定,姿势动态毫不矫揉造作,让人联想到如古希腊雕塑般的坚毅线条。从衣单力薄的年轻母亲紧紧抱住刚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到身强体壮的年轻抗洪战士们身穿橙色救生衣伸手救助还在水下艰难前行的军人,再到不顾洪水浸泡用身体紧紧锁住冲锋舟继续向前方救援的场景。力图从这几个小画面中宏观的来描绘抗洪军民全体一心,团结一致的精神。在构图上也做了许多考量,整体采用三角的构图,让画面更加稳定,前后呼应,疏密有致,整体是一个向上的趋势,整个画面气势宏伟,以冲锋舟为载体,承载着军民一齐抗洪的决心,偌大的洪水也冲垮不了抗洪军官的坚硬的臂膀。形式描绘了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在冲锋舟上一起抵抗大自然、互相救助的场景。

《洪流之中尽显人民情深 》

作者:朱清波 指导老师:赵建锋

材质:树脂 尺寸:127cm×79cm×93cm

作品说明: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以组雕形式描绘红色文化下的抗震救灾精神,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红色精神带领下面对灾难所体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

《国之干》

作者:于庆贺 指导老师:赵建锋

材质:玻璃钢着色 尺寸100cm×70cm×70cm

作品说明:

茅古斯舞是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它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茅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茅古斯的舞蹈动作比较特别,表演者身披茅草,表演时以碎步进退,左右摇摆,摇头耸肩,舞蹈动作都是模仿的古人粗狂的仪态。茅古斯其表演只在土家族的特殊重大活动时展示,表现形式单一,传播途径很少,有一定的局限性。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而且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茅古斯舞》

作者:雷霞 指导老师:赵建锋

材质:玻璃钢 尺寸:80cm×110cm× 60cm

作品说明:

在现下这个信息交流方式多样的时代,以静态雕塑为媒介,植入武术文化理念,通过武术动态表现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以达到传播武术文化、使人们感到积极能量的效果。

《腾》

作者:唐静 指导老师:赵建锋

材质:玻璃钢着色 尺寸:121cmx110cmx90cm

作品说明:

中国武侠文化历史悠久,始于战国晚期,盛于秦汉时期。武侠世界令人心驰神往,激烈的打斗场景,生死之间的悬崖之上,滚滚气浪席卷而来。共同演绎着那令人憧憬的武侠世界。阐释着武侠与雕塑艺术之间那美妙的化学反应。从“可触摸”式的艺术作品真切感受到那虚幻的武侠世界。

《侠》

作者:居文涛 指导老师:赵建锋

材质:树脂 尺寸:60cm×54cm×23cm

作品说明: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国蔓延开,医护战士们扛起了守护人民的大旗。作品选取感人的瞬间来表现白衣天使的大无畏精神,患病的婴儿诠释了在病毒面前生命的脆弱和渺小。作品意在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达崇敬之心,同时呼吁大家团结一致,凝聚中国力量,迎接胜利的曙光!

《守护者》

作者:朱诗宇 指导老师:赵建锋

材质:玻璃钢 尺寸:40cm×40cm×80cm

指导老师:于晓波

作品说明:

罗丹雕塑中的造型手法、光线和材料等方面的处理值得我们学习,结合罗丹作品进行实际创作,了解罗丹作品的艺术观念,总结其创作艺术风格对于现代雕塑影响的成因并且融入于实践当中,对自身雕塑的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研究他的雕塑表面的塑痕效果、作品中的个人感受、内在生命力、将视角从个人转向普遍的人性、对于空间的表达加强雕塑与空间的联系以及视角问题。以及罗丹对于“美”的特殊影响力、罗丹的创作风格对现代雕塑的影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突破、对雕塑创作的指导意义。

《致敬罗丹的人像创作》

作者:杜金玮 指导教师:于晓波

材质:石膏 尺寸:80cm×36cm×36cm

作品说明:

场景雕塑的设置在特定的环境下承载一定的文化职能。结合当前疫情下人们面临的共同难题,就疫情对人们造成的影响,造型上提取《May B》舞剧的人物场景组合建立创作场景雕塑构图基础;并且希望观者对造型的解读并传导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的表达。在雕塑中,希望能看到它传达出的内在精神,表现大众的生活状态,凝结了疫情与生活相互关系,诠释了大众在当下的生存意义。在生活的苦难与伟大中,生命存在的失衡与破碎显现出些许美丽,让被推进这个世界的我们拥有爱与希望。

《新May B》

作者:范龙伟 指导老师:于晓波

材质:光敏树脂 尺寸:900mm×630mm×750mm

作品说明:

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的时候,陷在情绪之中,反思自我。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冲突时常会使人感到疲劳,紧张和无力的感觉,有时处于这种疲惫和放空的思考,反思自己,我们才能更加清醒,作品用来传达这种情绪。

《思绪的小憩》

作者 :李康 指导老师 :于晓波

材质 :泡沫 尺寸 :160cm×200cm×78cm

作品说明:

本设计是通过自身的虚拟思维构建的一个既与生活有一定联系、又脱离一定生活实际的第三空间。从对生活的体会、日常生活的片段以及自身对生活的期许出发,关注生活中温馨、温暖的本质,定格所向往的生活节奏的瞬间,将本人心中各个美好的瞬间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空间,创造出一个自己沉浸的第三世界。

《第三空间》

作者:李馨 指导老师 :于晓波

材质:石膏、石塑粘土、综合材料

尺寸:75cm×80cm×120cm

作品说明:

通过对四季神中的春神句芒数字化形象的创造,不仅了解了其在古代表达的情感,更明白了用数字艺术的方法描述上古神话故事,既要重视原始文献,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创造出适应现代人审美观、适应人类追新存异的心理需要的艺术作品。

《句芒》

作者:刘程成 指导老师:于晓波

材质:树脂 尺寸:304mm×334mm×700mm

作品说明:

佛学文化的存在与传播是人类精神寄托与思想升华的重要方式,且是一种神话的思想教义。作品的思想来源于“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的教义表述,于是想借艺术的表达方式向世人传播“贪嗔痴”的危害并引发大众的思考。

《婆娑世界之贪嗔痴》

作者:盛飞 指导老师:万吉欣、于晓波

材质:光敏树脂 尺寸:173cm×100cm×66cm

指导老师:杨彧

作品说明:

本作品创作中主要是以装置艺术的表达方式呈现,以机械齿轮传动装置为装置的动力源点,从而使上下两个不同形状的圈呈纵向与横向旋转,在“上圈”中放置自主创作物件的沙漏装置,以谷物、药物、种子等等物体替代传统沙漏中的细沙子,上圈的创作设计将传统的沙漏装置换为了两种不用材料的盒子,有老式的复古盒子还有现代材料的亚克力盒子,两个不同的盒子都对应这不同的概念,将传统沙漏装置里的沙子换成了谷物、种子、药物、对应的也是不同的表达对象以及对象的阶层。在“下圈”中通过悬吊铁链的方式,意在表达如铁链那样捆绑住时间,企图让时间停滞或是减慢那是不可能的,时间是客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本作品中所表达的那样,最终通过机械装置传动带动作品的全身呈360°旋转。

《漏》

作者:陈凯 指导老师:杨彧

材质:钢、谷物、木材、亚克力

尺寸:70cm×80cm×170cm

作品说明:

作品以雕塑潮玩的形式展现蛙和牛的形象,通过水分子结构链将不同形象连接组合并呈现。借此表达自我在不同时空、时间下不同的状态,通过创作此次作品,将情感寄语雕塑作品,传情达意, 同时研究雕塑艺术新兴多元的表现形式。

《我•我》

作者:黄杨标 指导老师:杨彧、刘大志

材质:复合材料 尺寸:100cm×200cm×200cm

作品说明:

我在佛教塑像上的创作,是对中国佛教的传承和发展,其启发是:”相由心生”,人人心中都有一尊佛。

"塑我心目中之佛"是本次塑造佛像的艺术主张。这个雕塑想要表达出来的就是佛的无相之面。上无相,相由心生,所谓“相”,皆为世间万物的表现形式罢了。佛本无相,以众生相为相。佛像本是佛的载体,它代表了佛陀、佛法及佛教文化的传承。我既选了观世音的坐莲花又以切割做无相都可以感觉到所谓的圣洁和不拘泥即佛性。这就是我的观念想法,我把它寄托于这尊雕塑中,也以另一种方式来成就了所谓的无相。所谓“无相”只有当我们心存佛性的时候,才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那尊第一无二的佛。无相之佛寓意就是告诫人们,不执着于佛,不执着于相,学会放下,学会接纳,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本次创作过程中选用不锈钢镜面切割是因为在选好佛像的造型后,我希望把更深层次的佛性和材料的本质融合到这个基础形态中。我可以说,佛是一种情感和心情的形象。因此,创造佛陀具有“随机”的趋势,即没有固定的“佛”。

塑像使用的不绣钢的材质充满了时尚的味道。其特征是坚硬、冰冷。我要的是这样的威严和威严,而在这个没有诱惑的佛身上,我要的是一种神圣的神圣。体型比一般人要大,但也要有一种圆润的佛家气质。所以我用了一种磨砂抛光的方法,把镜子打磨得更好一些,因为镜子里的人和东西都会反射出自己的影子。引人思考——万物皆有佛性同时能体现出我想表达的心意——佛本无相。

《无相观音》

作者:张瑨一 指导老师:杨彧

材质:不锈钢镜面 尺寸:100cm×160cm×110cm

作品说明:

用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表达我对于自己现状的矛盾心理。装置运转起来所呈现的是一个个会动的模型,由动态的人物和背景表现自己在临近毕业时的心态。家人提出的工作要求,给我的就业压力,竞争压力,让我感到迷茫、无助、又充满期待。就像是在很多无形力量的监视下,一边在步履蹒跚中前进,一边不断为自己加油打气。矛盾、不安的心理犹如进入一个充满恐怖的乐园世界。在这个乐园世界中只有对未知的恐惧与不断前进的自己。

《恐怖乐园》

作者:张益铭 指导老师:杨彧

材质:树脂、机械装置

尺寸:100cm×100cm×70cm

作品说明:

设计灵感来源于山海经一书中山经里面的古典神兽九尾狐,书中记录的主要为民间传说,草木鸟兽等,还保存了不少的古代神话传说和史地材料,而九尾狐是里面比较经典的一个上古妖兽之一,书中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长九尾,其声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现在多为出现在我国的电影电视以及动漫小说和CG游戏原画里面,所以我想以九尾狐为切入点进行木雕创作,利用CG原画作为设计风格,将原画人物制作成雕塑作品来拥抱一下这个经典故事。

《山海经-九尾狐》

作者:张艺锋 指导老师:杨彧

材质:木雕 尺寸:50cmx65cm×50cm

作品说明:

阶级的实质是社会学范畴。虽然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的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但是古往今来通常都是上层阶级的往往拥有比起下层阶级的更优渥的教育资源,更开阔的眼界以及更多支持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上层的后代在这种丰富资源的滋养下以后也往往更容易发展成上层,而下层的后代需要付出许多努力才能靠自己的力量踏入中层和上层,阶级之间的壁垒严严实实,想要突破现有、力争上游必须突破自我、打破局限才可能有机会踏入中层或上层的地界中,否则他们永远只能呆在下层。本设计意在反映难以突破的阶级以及底层人民想要突破阶级困难重重的社会现状。

《阶级》

作者:朱思瑶 指导老师:杨彧

材质:玻璃瓶、木块、树枝

尺寸:140cm×110cm×60cm

指导老师:陈海

作品说明: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枯燥的生活与疫情的反复使得人们不得不被困在熟悉的城市里。希望本人所做作品可以让观众们在感到轻松解压、有趣味性的同时,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发扬与新形式的探索注入些许活力,做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机关人偶装置。

《瑞》

作者:白嘉懿 指导老师:陈海影

材质:黑胡桃木、楠木 尺寸:100cm×40cm×80cm

作品说明:

作品选用了大量的电子废弃材料,主要使用电路板进行艺术加工,电路板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有其特殊的文化指向性,同时这种材料所具有的肌理和色彩也大大丰富了作品整体的质感。

作品通过对中国传统图式在当代装置中研究和应用,来寻找雕塑艺术创造中更多的可能性。把中国传统图式中的“青绿山水”这一文化符号,和当代信息时代下及富代表性的工业符号、材料相结合,当这两种“符号”相碰撞后,“自然文明”和“工业文明”也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便产生了。

《新千里江山图》

作者:程亚洲 指导老师:陈海影

材质:电路板、亚克力板 尺寸:300cm×80cm×45 cm

作品说明:

本人从小有听力残疾(弱听),配戴着助听器生活,沟通一直是我与外界的障碍,像我这样的群体有很多,他们都渴望被关注,去沟通。在高中的一次达利的展览中,我了解到了超现实主义,对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次毕业创作重在研究超现实主义风格以及超现实主义风格与雕塑空间的结合,看能否创作出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超现实主义风格雕塑作品。作品以亚克力和导光纤维以及从人体剥离的面部表情和器官作为主要雕塑语言,与雕塑空间相结合,尝试使用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表现手法,去叙述我个人的主观情感世界。使超现实主义在雕塑领域有一个新的发展与创新。

《我听到你所听到的》

作者:鞠兆煜 指导老师:陈海影

材质:亚克力、树脂、导光纤维

尺寸:100cm×100cm×100cm

作品说明:

当下社会中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词语经过解构重组,形不似以往,更深其意。不存在的字,却又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粉色不该代表女性,这些词语也从不该被冠上性别隐意。女性的人生意义从不该在于是谁的妻子,谁的母亲,而是她本身。

《女训》

作者:张栊文 指导老师:陈海影

材质:霓虹灯、亚克力 尺寸:150cm×150cm×2cm

作品说明:

隐私边界线应该在哪里,每个人也许有不同的答案。本作品以隐私商店的形式从大众对于隐私的保护到服务商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而对隐私边界线的不断侵入和拉扯进行了一次探究。

《隐私条款》

作者:徐睿琳 指导老师:陈海影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说明:

这张巨大的餐桌是我用钢筋和钢板去实现平面绘画到三度空间中雕塑的转变的一次尝试。一方面静物素描是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我想把其中这些有艺术趣味的形式语言在空间中展现出来,并且在和金属材料的互动中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之所以选择了晚餐场面,是为了让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餐桌上的食物、器瓶、餐具都是可动的,观者可以充当进食晚餐的人打卡拍照产生一定的趣味性。我想艺术不应该离大众太远,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艺术在有其艺术价值艺术高度的同时,能用轻松简单的语言去展现给观者,而不是用繁琐复杂让人难以捉摸的方式去“添堵”。

《晚餐》

作者:张宏楷 指导老师:陈海影

材质:直接金属材料 尺寸:140cm×140cm×110cm

指导老师:吴曦煌

作品说明:

《鸡·傀儡》千百年来鸡都是被人类屠宰与支配的,他们幻想着终有一天能幻化成人,殊不知虽身体变成人了,但是知识与谈吐终究还是一只鸡,最后还是沦为被支配被奴役的傀儡。

《鸟·傀儡》鸟还没变成人之前以为自己很厉害很高贵,觉得变成人之后也是贵族一般的存在,能主宰一切能支配别人,但是变成人之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自己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在社会中到处碰壁,还是沦为被支配被奴役的傀儡,不得不接受现实打破自己的幻想。

《鸡·傀儡》、《鸟·傀儡》

作者:陈芷莹 指导老师:吴曦煌

材质:石塑黏土、纸板 尺寸:560cm×700cm×900cm

作品说明:

作品以《植物文明史》为题,以猜想并提出植物发展的未知性和可能性为主要目的,并与中外美术史相结合,总结一定的历史发展规律,猜测植物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些思维与理论、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非实物化材料探索,以突出植物文明发展中的矛盾点为核心讲述人类一定程度上面对其他生物发展思想上理所应当的强制性。用长卷、壁画、文字(灯笼)三种形式,以结合一些著作中对植物的相关文字描述和认知为研究方法,与史论结合,调和自我想法与学者想法,产生一些有趣的融合和突破。我认为植物和人类的相关历史文明都主要以三个时间段划分,即古代史、现代史、未来史。未来虽尚未发生,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事件可以令人对未来有一些揣测。随着人类文明逐渐进步,认知内容逐渐丰富,我们对宇宙外太空和久远未来发生的事都会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揣测,甚至有好多事情都可能被预测,对未来的预测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对神秘未知的兴趣盎然,植物也是如此。我们都不是植物无法知道植物的所思所想,尽管它们并不拥有大脑,却也可以对现实生活做出反应并随着时间不断进化不断融入新世界,所以植物必然拥有人类所不能体会的行动与思索,尽管科学的进步让我们逐渐逐渐越来越了解植物并可以改造植物,但生命的力量无可估量,谁又知道植物会如何发展呢?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其实远不能以科学技术所研究出的真相来解答,植物们虽然被统称为植物,但每一株除了共性的需要光、水、土壤以外,都有各自独立的皮囊,像人类一样被外皮包裹着束缚着,他们枝干叶片的碰撞和根系的交融,无不等同于人类的肢体碰触一样简单却深刻。两种文明、文化的对冲无论是对于植物还是对于我们人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再次发现自己。作品主要以从植物角度与人类历史相结合的层面创作、思索并提出合理怀疑,提出一些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人类和植物同为生命体,价值平等,谁都不能够被谁定义。

《植物文明史》

作者:邓舒扬 指导老师:吴曦煌

材质:纸、木板

作品说明:

自从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动荡,国内环境也不断缩紧,广大青年人包括我在内的精神状态都因这样的国内外环境和生活压力而岌岌可危。本作品旨在表现当下中国的部分年轻人、尤其是我个人在面对疫情切身降临到自己身边的现状时、面对国内外环境的重压时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无力感、焦虑、恐惧和漠然。本作品的制作并不成熟,甚至可以说十分粗糙,谨希望其代表的情绪可以传递给看到这个作品的人。

《挤压》

作者:邱逸凡 指导老师:吴曦煌

材质:PLA聚乳酸 尺寸:240cm×80cm×60cm

作品说明:

将历史文化以生活化、艺术化、趣味化的形式与大众紧密相连,更好得让大众了解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从而起到推广作用。敦煌文化结合赛博朋克风格,利用霓虹灯以及,高楼来打造未来城市的效果。营造出飞天穿梭在城市里自由自在的形象,来表达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向往。这种精神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

《向未来出发》

作者:夏云裳 指导老师:吴曦煌

材料:亚克力、光敏树脂、灯光装置

尺寸:75cm×50cm×50cm

作品说明:

在熵增定律的影响下引发我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以前,地球就曾经历过数次的世纪更迭和生物大灭绝,由此就引发我对现代社会最终发展的思考。由被头骨撬起的玉玺,体现着混乱的萌芽将起,再到一个纪念碑和废墟场景的营造,体现着社会将经历的混乱与无序,再到最后一个空的底座,体现着社会又将回归寂静。用我的作品表达熵增定律在社会中的映照。

《时代》

作者:施王韬 指导教师:吴曦煌

材质:树脂、木材、陶土

尺寸:160cm×160cm×90cm

合作推广、交流、分享

联系电话:15901436856、15110287188

微信:diaosupindao

邮箱:diaosupd@sina.com

福州大学考研(福州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