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由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吴彩娥教授等主讲的《食品贮藏与保鲜》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课啦!
开课时间:2021年12月24日 ~ 2022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3-5小时每周
目前进行至第1周,共27周。
课程概述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但生鲜食品生产却存在着较强的季节性,而且生鲜食品本身也比较容易腐烂。因此对果蔬等生鲜食品预处理、贮藏保鲜,以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是生鲜食品生产者及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贮藏与保鲜是研究食品贮藏过程中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物特性的变化规律,解释食品腐败变质机理,研究食品贮藏保鲜原理、食品贮运与保鲜保质方法的一门课程。食品贮藏与保鲜是农业和食品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减损即相当于增供”,加强食品贮藏与保鲜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主讲教师
吴彩娥
博士、教授、博导
吴彩娥:博士,教授,博导。中国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学院联盟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食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食品安全标准审评专家 ;南京林业大学林特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研究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林源食品、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围绕银杏、青钱柳、油茶、莓类浆果、大枣、核桃等林特原料,开展林源可食用资源的精深加工、林果食品的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林源功能性营养素的挖掘与安全控制、林源生物活性成分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担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农业)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林业局984引进等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奖2项。已出版教材、著作13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
李婷婷
博士、副教授
李婷婷,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森林食品资源活性物质的精深加工与利用,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的研究等领域,成功研发多种森林食品。从教以来讲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研究生多门课程,曾荣获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水杉名师”等称号。
范龚健
博士、讲师
范龚健,南京林业大学 – 讲师。
200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09年获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8月至今在南京林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森林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参编教材2部。担任国际学术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的编辑。主讲《功能性食品》和《果蔬贮藏与保鲜》。
王佳宏
博士、副教授
王佳宏,男,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专业教师。
教育经历:
(1) 2008.9–2015.1,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培育, 博士,
(2) 2002.9–2005.6, 南京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 硕士,
(3) 1995.9–1999.6,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学士。
研究工作经历:
(1) 2014.6-至今, 南京林业大学, 轻工与食品学院,讲师(2) 2017.8-2018.8, 加拿大Lakehead University, 生物系, 访问学者
(3) 2015.8-2016.8, 江苏省第八批科技镇长团,泰兴农产品园区科技副主任
(4) 2008.8-2014.5,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 讲师
(5) 2005.7-2008.7,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助教
(6) 2015.11-2018.11, 南京林业大学, 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林特产品贮藏与加工利用
李晓静
博士、讲师
个人简介:
2009.09-2013.06,青岛农业大学,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2013.09-2016.06,青岛农业大学,硕士,食品科学专业;
2016.09-2020.06,江南大学,博士,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0.09-今,南京林业大学,讲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1.食品大分子(淀粉、蛋白、多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天然活性成分的包埋及缓释;
3.油脂微量伴随物的检测与鉴定;
4.油脂活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周丹丹
讲师
周丹丹, 南京林业 大学 – 讲师。
王利斌
博士、副教授
本人主要从事农产品采后品质变化方面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期间,在郁志芳/冯双庆/刘升教授的带领之下主要研究了采后处理对采后蔬菜(豇豆、四季豆、辣椒等)品质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在Drs. Elizabeth A. Baldwin/Jinhe Bai/Zhifang Yu的指导下研究了采后低温胁迫对番茄风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寻找出可减轻果实冷害的处理方式;研究成果被美国农业部宣传报道。进入到博士后研究阶段,依赖于张绍铃教授的言传身教,采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梨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糖、酸和硬度等)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在此基础之上,作为重要骨干参与贵州省锦屏县罗丹村的扶贫工作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电站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协助其深入开展梨采后贮藏保鲜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富有成效的贮藏保鲜方案,受到当地政府和合作社的嘉奖和感谢。
课程大纲
01 绪论
课时
食品贮藏与保鲜概述
02 果蔬的采后生理
课时
2.1果蔬的成熟与衰老
2.2呼吸生理
2.3乙烯生理(上)(下)
2.4蒸腾生理
2.5休眠生理
03 影响贮藏的因素
课时
3.1采前因素
3.2贮藏环境因素
04 食品的商品化处理
课时
4.1原料的采收与采收方法
4.2原料的分级及其方法
4.3原料的预冷包装及其方法
05 食品的冷链物流
课时
5.1生鲜食品的运输方法及其要点
5.2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
06 果蔬采后病害及防治
课时
6.1果蔬生理病害
6.2果蔬微生物侵染病害
07 食品的贮藏方式
课时
7.1机械冷藏(上)(下)
7.2气调贮藏
7.3减压贮藏
7.4生物保鲜
08 食品贮藏保鲜各论
课时
8.1典型果品贮藏保鲜
8.2典型蔬菜贮藏保鲜
8.3典型粮食贮藏保鲜
8.4典型畜产品贮藏保鲜
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即可直接查看该课程。 也可以复制该公开课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FU-1465767163)至浏览器中打开。
编辑/责任编辑:张睿梅。信息来源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宁波和西宁成功召开前两届“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于2022年5月7-8日在河南郑州共同举办“2022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