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的日常,大概就是一句接一句的吐槽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点开成绩的那一刻,我捂住屏幕,屏住呼吸,不敢将手移开,倒数五个数以后,我缩回手,然后是一阵狂喜,高出我的目标分数整整10分。

  随后我立即打电话给我的父母,告诉他们我的分数,我说如果再过了复试,我就是一名研究生了!他们也非常开心,让我接下来好好准备复试,天知道那天晚上我是多么开心,整整失眠了一晚上。

  走进校园以后,觉得当一名学生的感觉实在太幸福,尽管有时依旧会懒散,但每一天都活得充实快乐。

  说起我考研的经历,其实和大多数人没什么两样,一月份开始准备考研,七月份开始专业课,九月份冲刺。

  我没有像那些励志人物一样每天学习十四五个小时,一天到晚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偶尔也会出去聚餐、给自己放个假什么的。要说用功、出现焦虑的时候,大概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和后期的专业课了。

  一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1800题》总是做错、不会做,但是当我坚持下来学习一段时间后,做数学题的无奈感就消失了。

  我不断的回味书本、回味课本、回味题目,自己总结出一些做题的技巧,做汤老师的题目,越做越顺手,越做越有感觉,这也是我数学渐入佳境的主要原因。

  再是后来的专业课,学习专业课时,同一道题目做了三遍还是不会,概括知识点的时候什么也想不起来,五本专业课眼看一本都搞不定,有时候急的都要哭了,即便这样,我从没有想过放弃。

  当时,学长跟我说,其实能不能考上研,你看他自习室的状态就知道了,有些人跑到自习室里就是换个地方玩手机,换个地方睡觉。而在自习室一直上网搜集资料的,也考不上,因为他会盲目自信,资料搜集的多,就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资料揣进口袋了,知识就进了脑子,其实他脑子里什么也没有。

  还有一种人,多半也考不上——一直刷视频的。有些人的手机里,报了好几门老师的课程,课他听不听呢?也听,但题目他做不做呢?做的少。考研最后考的还是实践,很多人视频听得懂,做题还是不会做,也没有用。

  听了学长的建议后,后期我主要精力还是花在做题上,也许是数学底子扎实,每次做数学真题的时候,都能感觉自信心爆棚,但是做到近些年真题的时候,一下子又萎靡了下去,因为计算量偏大,每次都很吃力,于是我专门买了汤老师的八套卷,练习做题的感觉,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事实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没有辜负我。

  到了十一月,大家不约而同的安静起来,每个人都不敢去触碰那个敏感的话题,没有人能打包票说自己一定考得上,自习室的上空总笼罩着阴郁的气氛,这种气氛不知是好是坏,但确实陪我走过了最后两个月。

  考研人的日常,大概就是一句接一句的吐槽。

  “我今天状态超级差,真题批下来一百分都没有。”“我也是,我英语阅读错了好几个。”考研人从来报忧不报喜,生怕一个好消息就把和自己聊天的人心态击垮掉,每个人都努力的维持表面的和谐,不敢往水里扔一颗小石子。

  今年来到新的大学,听到了许多学长学姐的故事,原以为考研每天就是读文献写论文,没想到的是,其实研究生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能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人,他们身怀绝技,把日子过的充实而有趣。

  直到现在,我都十分感谢那段心无旁骛、安心备考的日子,他们塑造了更好的我,也会塑造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