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文学(考研文学类专业有哪些)

考研 文学,考研文学类专业有哪些

1.思无邪:原句出于《诗经·鲁颂·駧》最后一章。春秋孔子用来评价《诗经》的总的思想倾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所谓“无邪”,就是“归于正”,也就是《诗经》思想内容纯正的意思。

2.兴观群怨:原句出于《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是孔子著名的美学观点,指出了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3.文质彬彬:出自于《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得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4.尽善尽美:出自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是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这里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孔子的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研 文学(考研文学类专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