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院校推荐)

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院校推荐

汕头原是沙汕头,有红树林、沙地、水池、塭地等不同的自然景观,这些在道路街巷名上留下了丰富的留存。同时,潮汕慈善事业、传统集市、宗族祠堂以及著名商人姓名等也在道路街巷名上留下烙印。

自然风光:因地理环境得名

茭萣地:

原是一个片区名,已消失,位于镇平路东段南北两侧,有茭萣一直巷至五直巷,以及众多横巷。茭萣潮汕话指红树林,原该处生长有红树林,后改为街巷,故得名。今鮀浦举登村仍有茭萣相关地名。

后沙地:

位于今福祥小区内,已消失。原系茭萣地旁的沙地,故得名。

福合沟旁:

位于今福平路福合埕内。原福平路系一条大水沟,名福合沟,该巷位于其旁,故得名。

塭地直巷:

位于乌桥岛。该巷所在片区原是一片塭地,塭地潮汕话指水旁湿地、泥泞区域。原称为“花园塭”,改为街巷后得名。

咸水池巷:

位于新兴路近爱华街处。原该巷所在地是一片咸水池,改为街巷后保留旧名。

田下巷:

位于火车路与二马路交界。原该片区系地势较低的田地,即下水田,故得名。今新乡社区等处仍有田下地名。

门口田:

位于华坞路。门口田潮汕话指乡村旁边的田地。

内地园:

位于金砂乡。该片区原是种植菜蔬的园地,因而得名。

岭顶:

位于饶平路葱陇直巷内。该处原有一座小山丘,名为葱陇山,故有高低之分,高处名为岭顶,低处名为岭下,又有地名“岭下前后平房”。

慈善绵延:因善堂得名

同济直路:

位于乌桥与光华桥之间。因清代创办的汕头同济善堂而得名。实际上,以“同济”得名的街巷,最早可追溯到安平路的同济局巷(今安锡巷),后因清代潮州总兵方耀拨给汕头同济善堂大量土地,用来修筑住宅、商铺收租,以租金维持慈善工作,因此汕头有很多以此命名的道路。比如同济二直路、同济三直路、同济里、同济右一横、同济海旁等。另外,同济善堂在今民族路与中山路交界修建了同济医院一座,汕头人俗称“红砖楼”,因此该处周围又有同济院后(已消失)、同济西路(20世纪80年代改为仙东右巷,已消失)等街巷。

延寿直街:

位于旧公园前路。因清代光绪年间创办的延寿善堂而得名,又有延寿一横、二横等街巷。

育善街:

位于至平路与商平路之间。因清代客属华侨张弼士创办“育善堂”,该处为善堂所在地以及部分善堂地产而得名,还有育善一横街、育善后街等街巷。

存善里:

位于外马路存心善堂旁。因清代光绪年间创办的存心善堂而得名。

诚敬右巷:

位于民族路与镇平路之间,已消失。因原位于民国时期创办的诚敬善社右侧而得名。

因市而兴:因市场得名

老市直街:

今名万新直街,位于升平路东段。原为汕头清代一老市场所在地,故得名。查清代同治年间总理衙门清档,可见汕头当时已有“新市”“新市尾”(即今镇邦街、德兴路一带)等地名,可知该处“老市”相对于“新市”稍早一些,应不晚于开埠时期便存在。

德兴路:

原名德兴市。汕头1902年出版的《鮀江辑译局日报》便注明在汕头“德兴市”设立社址,查清代同治年间总理衙门清档中德记洋行与广孚洋行争地案的内容,该处原也称为“新市”,是相对于万新直街的“老市”而言。

双和街:

位于安平路。因双和市场而得名。

樟隆街:

位于五福路。因樟隆市而得名。

信荣市:

位于五福路。因信荣市而得名,该地名也未以“街”或“巷”结尾,保留了其源自市场的信息。

三太市直街:

位于商平路与西堤路之间,旁一巷名为三太市后街。三太市场即汕头原鱼市场。

市场左巷、市场右巷:

位于共和路,已消失。因位于崎碌市场(即今共和市场)旁而得名。

人杰地灵:因殷商大户得名

乾泰厝内:

位于同平路近升平路旁。原为福建安溪商人林应坤私宅“观察第”,于清代同治初年建成,后因积欠清政府厘金被拍卖,民国初期文献也称为“大厝内”,因其行号原为“林乾泰”,因此也称为乾泰厝内,后写为“乾太厝内”。

郭厝内:

原位于福平路与民族路交界处,已消失。原为清代汕头元兴洋行买办郭继荣的家庙、住宅。该处后改为民宅,有郭厝内中巷、左巷、右巷、后一巷以及后二巷,均已消失。

林家祠左旁一巷:

位于新兴路与中山路交界处。林家祠也称为林崇本堂,是20世纪20年代汕头富商林桂园等人募集资金建设的祠堂,原位于该巷右边,现已因改建消失。该处尚有左旁二巷、左旁三巷等。

张园内街:

位于外马路存心善堂东侧。原为沙汕头砲台即延平砲台所在地,后张姓商人购得地皮修建庄园,随后转为民宅街巷,故得名。

黄厝祠后:

位于黄岗路春梅里前段,可通过升庆里通向炽昌街。原为汕头黄氏宗祠炽昌堂的后巷,故得名。

沈赵路:

即今大华路(外马路以南)。原英国华侨沈开榜以及另外一位富商赵逢林在清代光绪年间购买该片土地,中间留有通路一条,也作为两姓土地界限,故而得名。后并入大华路。而沈赵路东巷、沈赵路西巷以及沈赵路尾并入红领巾路。

榕耀桥左旁:

位于乌桥岛火车左旁,已消失。解放桥原名榕耀桥,系商办潮汕铁路股份公司创始人张榕轩、张耀轩各取一字得名,因该巷在左侧而得名。后并入火车左旁。

洪祠前街:

即今瑞平路(民族路至福平路之间段)。民国初年潮州洪姓一族在此兴建洪姓祠堂一座,称为三瑞堂,汕头人俗称“洪厝祠”等,后在此办学,称为三瑞小学。瑞平路后拓建拆除部分三瑞堂产业,因而并入瑞平路。今瑞平市场前的新洪巷也是其派生地名。

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