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考研(公共卫生考研科目有哪些)

公共卫生考研,公共卫生考研科目有哪些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查缺补漏,并及时进行补种。

(二)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进行“三查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接种疫苗品种、规格、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批号)、时间等信息,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接种信息要按照要求录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网络报告。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一)接种单位必须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二)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

(四)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五)以儿童为中心,推进预防接种和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一体化、流程化。

五、工作指标

(一)建证率=年度辖区内已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二)某种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年度实际接种人数/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六、附件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七、附录(参考指南和规范)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1.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个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2.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山东省对6岁儿童增加1剂麻腮风疫苗接种。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3.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

4.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八、预防接种副作。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依然保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疫苗接种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处置原则

疫苗因个体差异,部分预防接种完成后有轻微反应的(如发热、疼痛、硬结、全身不适等),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不会产生长远严重的损害,极少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罕见的严重疫苗不良反应,一般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和疫苗质量检验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调查诊断结论,以确定儿童接种疫苗后发生的副反应到底与接种疫苗有没有关系。

赵戈医院接种门诊接种时间:每周五、周六上午8:00-11:00

咨询电话:17616801786。

急诊急救电话:05364710037

公共卫生考研(公共卫生考研科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