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研招网(东北农业大学研招网专业目录)

东北农业大学研招网,东北农业大学研招网专业目录

(王立春 刘云聪)双城区希勤乡团委联合东北农业大学“数据领航,理顺万家”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前往中国农业合作化第一村希勤村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实践团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20天的时间走遍了希勤村各家各户,并利用采集到的数据,为该村制作了大数据系统。

从课堂到炕头,大数据在基层

希勤村由希勤屯和希新屯两个屯构成,在村总户数为414户,户籍人口数3066人。村户数量多,村屯面积大,且各户情况多样,对于数据采集有着较大的难度。在经过村委会允许后,团队成员每天利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和采集方案,分成两组对村户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户主身份证号、户口本照片、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及来源、疫苗接种情况、其他家庭成员情况等基本覆盖该家庭全部信息的数据。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与村户沟通协调,在获得村民允许后,开始数据采集工作。返回驻地后,实践团成员总结当天工作情况,优化采集方式,并对当天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记与修正。在为期20天的数据采集工作全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对数据进行最终处理。选取合适的平台,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将家庭信息、户口本照片为主的相关数据上传至平台。同时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培训,便于村委会调用、后续修正这些信息,以便长期使用此套系统。


(图为团队成员进入农户家中采集数据)


(图为团队成员入户采集时的地图、数据信息和户口本照片)

从合作化到一分田,新模式在基层

在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走进位于希勤村的中国农业合作化纪念馆。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合作化发展的历史起源,以及希勤村在中国农业合作化上的历史地位。详细的史料记载,生产工具的更新迭代,粮食亩产的逐年攀升所带来的直观变化,给实践团成员带来了深刻的感悟。跟随着驻村第一书记的步伐,实践团来到了希勤村“乡村有我一分田”特色产业项目。在这里,团队成员迈入田间地头,感受传统产业订单化新模式,详细了解一分田所种农产品品种、产业运作模式等项目具体信息。这种集配送、旅游于一体的农耕休闲体验产业模式给实践团成员一定的启发,也为今后乡村振兴模式拓宽了思路。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希勤村合作化纪念馆)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希勤村“乡村有我一分田”特色项目)

从校园到乡村,成长在基层

在采集数据之余,实践团成员也积极协助村里开展工作。无论是几日一次的核酸检测,还是同村民起早卖菜,再或是上级下派的各类任务,都会有实践团成员忙碌的身影。村里人也对这些年轻陌生的面孔逐渐熟悉起来。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走遍了希勤村的每家每户,看到了农户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了解了基层开展工作的部分内容,感悟了乡村振兴与自身发展的紧密联系。小小的希勤村反映了中国大部分基层农村的现状和缩影,团队成员切身实地感受到脱贫攻坚为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理解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任务艰巨和使命担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无论是为村里建设大数据系统,还是驻村与村民同吃住、同劳动,这段下村实践的经历,注定会在每个团队成员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实践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意义重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收获了希望,不虚此行。要继续把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劲头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牢记自身使命,做知农爱农的新青年,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协助防疫人员开展三天一检的核酸检测)


(图为团队成员在村党支部整理乡村图书馆)


(图为团队成员和村民一起去早市卖菜)


(图为团队成员驻村生活的部分生活剪影)

截至目前,实践团已完成信息采集相关工作280户,并顺利搭建数据平台,完成平台展示、人员培训等系统交付工作。下一步,希勤乡团委将和团队成员保持紧密联系,共同维护此平台,以促进该系统正常有序的运转。

东北农业大学研招网(东北农业大学研招网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