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2年3月1日,《深度合成十大趋势报告(2022)》解读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主任段伟文,做了一场深刻演讲。
深度合成是高科技,可是这种高科技会对人类,社会,人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一话题值得每个关注算法安全,数据安全的从业者阅读。Enjoy!
段伟文: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分享一下对于深度合成治理路径的思考。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深度科技化的时代。
以往的科技它研究的是自然,改造的是自然,现在的科技改造的是人,改造的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我们不管叫做什么,它实际上是具有颠覆性社会影响的创新,把它说成伪造,可能窄化了它的概念,实际上它可以给所有人创造无限可能性的机会,无论他们是谁,他们如何与谁互动,可以有无限的方式互动。
同时,布鲁金斯学会谈到:如果人工智能达到这样地步,几乎不可能检测他们从未说过的话,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让人们对真实的内容产生了怀疑。
这样来看的话,如果某人做了什么坏事儿,我们拍到他的罪证,他可以说这个罪证是造假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深度合成视频的数量,在将来甚至会超过非合成的视频。
大纲是四个部分,首先是作为突破性创新的深度合成,我们可以看到将来的滤镜不再是美颜,它是人工智能的滤镜,这就是合成的媒体或者合成的媒介。
因为英文里面主要是用“DeepFake”和“合成媒介”这两个词来描述这一技术,当然在中国我们创新走在前面,所以我们用深度合成,这代表中国在创新和治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样一个新的理念。
比如,我将来在这儿讲座,如果我的表情不太好,它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滤镜做一个修正,让大家看到他们的参会者非常集中,甚至还可以提升你微笑的次数,假设两国元首进行会谈,电视放出来的是非常温馨非常友好,更有利于实现友好邦交,这样的效果。
MIT的媒体实验室在开发一种个性化的角色的模型,这样能够让演讲者用更自信的方式看到自己擅长的演讲任务的版本,可以做排练,排练之后通过人工智能滤镜,告诉他,甚至可以修正他的一些小问题。尽管Deepfake它可以为无数人创造可能性的机会,让我们用我们想要的方式跟人互动。
实际上最近用人工智能创造有益的数字角色,比如创造数字“爱因斯坦”,让爱因斯坦给小朋友讲相对论和物理学,这样从传播和教育的影响和以前不一样,他们还做了数字巴赫,还有心理自助,情侣分手模拟器,如果跟男女朋友分离,可以用深度合成技术让你们两个进行虚拟的沟通或者谈话,或者要不要跟志玲姐姐吃晚餐。
如果有人经营这样的业务,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样会带来法律和伦理的挑战,比如我们可不可以回到过去?我们怎样再现历史人物?有的美化有的丑化,这样一个标准谁来判定?
如果名人的人工智能的合成形象,在网上宣传有害的东西,谁来担当这样的法律责任?
我们如果更喜欢合成角色,跟合成影像互动而不是跟真人互动,这会带来什么影响?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基本思路,我们多创作积极的场景。当然同时我们也要让大家了解这样一种潜在的危害。
这种可能性是非常无限的,现在可以有这样的设计,我完全可以用真人的角色,然后在1000个视频里面担任主讲,在快手和短信可以有一千个账号,这都是可以的,这样做可以吗?会不会影响竞争?怎么收税?
可以用任何语言讲话,因为现在机器翻译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比如我半个小时把文章用机器翻译,然后发出来,这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现在很多国内人去骂国外,你就可以知道现在通过机器翻译,现在门槛特别低,它完全不一样。
深度合成对人认知的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篇论文里谈到深度合成已经真假莫辨,这四个头像有两个真两个假,你们能看出来吗?这是很难辨别的。所以深度合成的信息误认,这里我们就要研究了,图像、音频、视频会不会产生误认?产生什么样的误认?这里有大量心理学家他们在做研究,社会科学家他们在做研究。最后我们研究的时候发现人们不擅长检测这样的欺骗,也就是说我们刚才猜了几个真假,最后答对的可能性跟随便瞎猜差不多的。这样的准确水平不受传递媒介的影响,你不论是什么,你都猜不出来,因为我们人类长期以来都一直认为眼见为实,他没有这样的经验没有这样的体验。
这里就有另外一个问题,叫做视觉优势效应,你在判断真假视频的时候,跟其他的是一样的,但是视觉交流对人的认知更重要。所以视觉欺骗的影响比口头更大,听觉和视觉一起呈现,大家对听的内容是没有感觉的,他被视觉的东西压制住了,你主要还是在看。
还有,人们更容易回忆视觉信息而不口头信息,视觉信息比误导性的文字更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换句话说,人们更相信视听方式而不是文字,因为内容与现实世界的相似度更高,我们平时就是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所以这是视觉优势效应。“说谎者红利”,因为有了Deepfake,他就可以否认真实内容的真实性,特别是当这样的内容是他的所谓犯罪证据的时候。
随着深度合成的扩散或者大家对这个技术印象的加深,那么说谎者红利成为他的一个策略。这是一个加蓬共和国总统,他的反对派发了一个视频,说这个人身体不好了,说他的视频是假的,因为总统他一直显示自己很强壮,反正说他是假的。
又有一个专家指出这个视频可能是假的,但是是不是假的不重要,真正的问题是这种可能性可以用来普通可信度并且引起怀疑,大家对所有的新闻都怀疑,就没有真的。
那么深度合成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深度合成有很多潜在的用途也有可能的危害,比如可以用深度对抗来合成虚拟的医学头像,这样训练那些算法去检测罕见疾病,并且可以减少病人的隐私,比如说脸我们可以合成一下,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谁了。
但是恶意的使用,特别是伪造视频在一些关键的政治事件里,会起到煽动性的作用,它还会削弱公众对所有媒体的信任,甚至丧失对揭示真相的信心,他认为没有真相,这样一个技术的发展导致绝对的虚无主义,深度伪造它可以被用来做煽动性的内容,比如说在军事领域参与战争,比如说两个国家打仗的时候,他可以伪造另外一个国家军人的暴行,这样来激化民众的情绪,还有可以去煽动恐怖分子。
在美国他们比较关注深度合成对大选的影响,布鲁金斯学会做了一个报告,报告题目就是:眼见还为实吗?
Deepfake它改变了政治中的真相。这个报告提到两点,第一点,如果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这么厉害,那么眼见不再为实,产生深度合成的能力比检查的能力发展更快,这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简单来讲,Deepfake有很多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会影响到我们人的声誉或者财务或者是对决策的操作,在个人层面可以用这样一个深度合成技术对人进行辱骂、恐吓、诽谤,可以窃取你的信息,同时可以用来攻击政治家,组织层面可以破坏品牌,破坏对组织的信任,操作股票和保险欺诈,可以捏造证据,伪造文件甚至伪造你到哪个大学上课,对于政党和游说团体进行攻击,这里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所以Deepfake对信任的影响,还有更多社会心理上的影响。
首先会削弱对信息和媒介的信任感,同时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什么意思?这样一个虚拟现实的研究表明,你如果看了某一段视频之后,就算是你知道它是假的,也会影响你对这个人的态度。假设你很喜欢这个人,你看一个视频他做了恶性,也会影响,那本书叫《思考,快与慢》,尽管理性慢思考知道那是假的,但是快思考就会植入。
更令人担忧的是可以将内容定位到特定的政治或宗教群体,就会放大效应,这是值得研究的。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案例星球大战:天行者的崛起,利用星球大战没有发布的视频,这是合成的,它对人的记忆会产生一种干扰,什么意思?这个演员到底去世了没有?它一定会影响到记忆。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通过深度合成来诽谤你,诽谤了之后就会造成虚拟的疤痕,叫做数字疤痕或者数据疤痕,任何东西不管是真假的,只要你看到了就会给你留下印象,因为我们对人大脑的认知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深入进入,这是一个问题。
所谓的数字遗产,一旦在网上播放你的形象,它就会成为你的数字遗产,尽管诽谤造假的,比如某一个人成为色情的深度伪造目标,这个内容随处可见,它就变成数字遗产的一部分。
它把任何东西放在一个平台上,它用了这样的素材来进行表述,它把所有的东西都赋予了它意义,这个意义的过程是自我指示的过程,并不需要有一个真实的事件作为它的依据,这是深层次的影响。
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不同世界里生活的时候,我们都有信任的默认值,你对事情的真假都有一个预期,我们之所以被它欺骗,因为我们没有预期一直认为它是真的,比如我们现在看垃圾邮件的时候很少有人上当,以前可能会上当,所以有一个恢复力,人对深度合成的欺骗形式产生弹性,人慢慢不会被这个东西愚弄,那么怎样不会被愚弄?我们就要提升数字素养。
最后谈一下,走向更稳健的深度合成治理。对于深度合成没有灵丹妙药,你要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同时可以看到将来你的检测再准确,不可能百分百,只要不是百分比,还是有很多东西会存在的。
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管理,一个材料美国DARPA通过语义取证,通过检测物理完整性、数字完整性和语义完整性进行检测,细节不说了。但是这里会出现所谓的“猫鼠游戏”,检测是打击它,你检测它的方法,反过来会进一步提升它的合成技术。
这里有一个说法叫做深度合成的军备竞赛,检测和合成双方有一个军备竞赛,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的问题。这样完全靠技术是不管的,所以我们需要内容管理,进行标识和论证,这个不详细说了,因为是技术问题。我们最近颁布《互联网 信息服务规定》就是对法律和伦理进行了规范,可以看到这里说遵守法律法规,希望科技是向善的,具体内容我不说了。
最后,深度合成技术,无论是在哲学或者认识上,还是从社会生活上,它都涉及到所谓的认知安全,社会认知安全,所以我们要提升社会认知安全意识,把它作为集体的责任,这个从开发媒体到社交用户到普通公众,都应该更了解技术内涵它的愿景,还有恶意使用和滥用的场景,这要通过讨论和对话,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提升每个人对深度合成时代的真相的认识和鉴别力,这里面有很多需要去努力的事情。
最后,我们要走向具有预见性,稳健的治理框架。
中国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有一条敏捷治理,我的理解就是我们根据程度、规模和可恢复性,
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程度?
到底是什么规模?
它是可逆还是不可逆?
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监管流程,这里我们采取积极行动,包括瑞莱智慧的工作我的体会就是这样的,对于它的社会影响或者治理的研究和考虑,与这样一个创新是同步的过程,这就是积极的行动,我们在技术、法律和伦理和政策以及教育层面,来采取一个积极的行动,来减少可能性的伤害。综合权衡方面,在我们已经有的数据算法基础上,探索安全、伦理、监管的平衡点,因为2018年以来国际出现“技术反冲”或者“技术后坐力”,出现了大量侵犯隐私、算法歧视、平台垄断这样的行为,导致社会和学术界到公众的批评,这样的批评客观上也会延缓科技的发展。
人工智能企业和行业非常希望政府或者相关部门以及各界,积极的来开展有关法律伦理、治理上的对话和相关规范的制定,以及最佳实践地推广,都是为了实现在创新和治理之间的动态平衡,实施敏捷、稳健的治理,同时使科技更好地服务数字化转型、数字生活、数字中国、美好生活等等。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深度合成十大趋势报告(2022)》由瑞莱智慧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智媒研究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大数据中心联合,介绍和研判深度合成技术及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其发展与治理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瑞莱智慧CEO田天认为,技术的不断成熟是深度合成内容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技术进步令效果逼真、制作高效。算法存在漏洞缺陷,反深伪检测技术面临对抗。深度合成内容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通力协作。
瑞莱智慧是领先的第三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度合成技术是其关注重点。(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