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女生,考研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
杭州22岁考研女生用眼过度致视网膜裂孔
媒体报道,近日,浙江杭州,患有高度近视的22岁考研女生没日没夜地学习,自觉视物越来越近,而且右眼前总有黑影飘动,天黑眨眼时,眼前还有闪光。
经过医院检查确认,其右眼周边视网膜上破了2个洞,这在医学上称为视网膜裂孔。幸运的是,裂孔周围的视网膜还没有剥脱,经过激光治疗,加固了视网膜的牢固性,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视网膜脱离。
这位女生的视网膜裂孔真的是用眼过度造成的吗?
我们知道,今天的网络时代,即使不考研的人群,不“用眼过度”,没有视疲劳的年轻人可谓凤毛麟角,为什么偏偏这位女生的眼睛出现状况了呢?
这种质疑不无道理。
事实上,“用眼过度”固然对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或有作用,但更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于这位女生的高度近视。
那么,高度近视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呢?
我们眼球的工作原理
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眼球,是因为它的确呈球状。
在正常状态下,光线通过位于眼球端角膜和晶状体聚焦,透过瞳孔和胶冻状玻璃体,恰恰投射在眼球后端的视网膜上。
视网膜由感光层和提供血液和营养的脉络膜构成。
感光层是眼睛最为关键的感受器,其中分布着两种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存在于视网膜的中央部分,该区域被称为黄斑;视杆细胞主要存在于视网膜的周边区域。
这些光敏细胞将接受的光刺激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然后经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分析、整合最终产生视觉影像。
近视眼和分度
视觉正常的人进入眼睛的光线恰好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当光线不能准确投射到视网膜上时,称之为屈光不正。
如果是由于眼睛前后的轴长变长或角膜曲度过大,导致远处来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前方,就会产生模糊的影像;在视近物影像是清晰的,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近视眼。
近视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即近视镜进行矫正。
根据经过矫正所达到正常视力所需佩戴的凹透镜的屈光度数(D),近视可以分为轻度-3.00D以下,中度-3.00D至-6.00D,和高度近视超过-6.00D。
病理性近视
最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近视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大学年龄年轻人近视率甚至达到了90%。
但是,绝大多数人近视都低于-6.00D,属于非高度近视。
为什么要强调高度近视和非高度近视呢?
这是因为,低于-6.00D的非高度近视在医学上仅仅属于屈光不正,眼睛本身的状态是健康的,不会因为近视的存在造成眼睛出现进一步的病变,只需要通过佩戴眼镜加以矫正就OK,这也被称为单纯性近视。
而超过-6.00D的高度近视则不然,这些近视患者的眼睛纵轴会变得更长,长期的后果是,这些人的眼睛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退行性变和其他一些眼部疾病,因而也被称为病理性近视。
高度近视增加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风险
如上所述,高度近视会增加眼睛发生某些病变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增加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风险。
这是因为,患有高度近视的眼睛纵轴长度增加更显著,眼球的凹度更高,视网膜的变形更显著,这种变形带来的牵拉会让视网膜变薄,这在周边视网膜尤其明显。
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的上述改变就可以造成视网膜破裂,产生视网膜裂孔。
裂孔一旦形成,玻璃体就可以通过裂孔渗入到视网膜下,造成感光层与其下面脉络膜的脱离,医学上称为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或剥脱。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50%-60%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发生于患有600度以上高度近视的眼睛。
因此,高度近视,也称为病理性近视才是视网膜裂孔和脱落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新闻中的考研女生来说,由于就医及时,在仅发生网膜裂孔,还没有进展到视网膜剥脱的阶段被及时检出,通过激光手术将视网膜与下层的脉络膜加以凝固(相当于焊接),增加了视网膜与下层脉络膜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从而可以避免以后发生更为严重的视网膜脱落。
除了视网膜裂孔和脱落,高度近视也能增加视网膜其他一些退行性变风险,导致短暂性或永久性视力减退。
由此可见,近视并不可怕,非高度近视充其量增加一些生活的不便;高度近视则不然,除了更加更严重的生活不便,自身还会增加眼睛发生实质性病变的风险。因此,加强青少年近视的预防,防止发展成高度近视,尤其重要。
考研 女生(考研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