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官网
本报记者 郭冀川
9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智能合约概念的出现远早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运行条件也并非只有区块链才能够提供满足的条件。
穆长春表示,虽然以太坊利用区块链去中介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实现了智能合约的运行,但并没有发挥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和支持作用。
智能合约在支撑数字经济降本增效、促进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合约的技术优越性条件已经不再是障碍了。“智能合约能否得到广泛应用,更多地取决于能够建立起可信的、开放的生态体系。”穆长春说。
智能合约理念最早是由美国的计算科学家尼克•萨博在1994年提出来的。含义是以计算机代码形式记录合同当事人承诺履行的义务,并在约定的条件下由代码实现强制执行。
“在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里面,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之下,可以根据交易各方商定的条件和规则进行自动的支付交易。”穆长春认为,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在建立支撑智能合约应用的生态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穆长春介绍,在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之下,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既要满足智能合约本身一致性、可观测性、可验证性、隐私性、自强制性的特征,也要发挥数字人民币体系的业务和技术优势,更好地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生态,要按照一定的方向和原则进行建设。
如坚持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架构,要保证合约模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一致性,坚持开放和开源,以及持续进行基础设施升级,防范金融风险。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广泛,可以降低经济活动的履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数字经济的深化发展。”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经在证书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随着底层平台和相关制度安排的逐步完善,也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加速落地。
(编辑 才山丹)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