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专考研方向,英专考研方向跨专业
以下文字记录了我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三月这4个月的经历,关于申博与考博,关于迷茫与焦虑,关于坚持与热爱。我很热爱现在做的事情,我很珍惜每一次的机会,我也相信未来即便荆棘丛生,也能闪闪发亮,就像是那段时间午夜陪伴我回家的路灯,从不曾熄灭。
(一)做不被定义的自己
2023年3月24日,平凡的一天。接近午饭时间,我整理完手头的工作准备去吃饭。在那段刚结束申博面试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要刷好几遍研究生院网站,等待结果的心情总是复杂的、忐忑的。就在那天临近午饭时间,我突然想到早上还没有刷新过官网,于是马上点击已经被我放进了收藏夹的网站,“录取”两个字跃然眼前。我看着这两个字,恍惚间有一种不真实的错觉,内心突然空落落的感觉,这段短暂又有点梦幻的申博与考博之旅,总计4个月左右的时间,似乎就到此为止,其中经历的百般味道,酸甜苦辣咸,好像也只能留作回味被放入封存的记忆里去感受了。
我一直想抽一点时间,给这一段旅程做一个落于笔头的记录,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产生新的价值,给正在奔跑的大家一些激励,也想告诉你,一切皆有可能,去做不被定义的自己。为什么说是“不被定义”?因为事实上,如果将我自身的背景拿到目前大家所认为的申博必须要有的条件上,我也许是那个不合格的。比如,大家认为“学术型硕士的背景”、“拥有C刊发表的经历”都必须是硬杠杠。读博,是我放在心底的一个愿景。之所以是放在心底,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挺难的,光是前面提到的资格,有时就会让我怯步。毕竟,我是专业型硕士毕业,也没有任何C刊文章,如同跌落至尘埃般渺小。但最终,我仍然还是挺过去了。
其实,那些所谓的硬性条件只是大家潜意识里是这么认为的。现实中的申博、考博,具体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院校的申博条件都不尽相同。我在申请时,院校的条件没有提到考生必须是学硕毕业,必须手持C刊。站在学院的立场,他们肯定是希望能够招收兼具读博能力和潜力的学生。现在想来,虽然我不是学术型硕士毕业,也没有C刊文章,但是我在读研期间和工作期间,累计了不少科研成果,我想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的学术能力。再加上充分的笔试与面试准备,使得这个我不敢去触碰的梦想得以真正实现。
(二)对学术写作的热情与对读博的憧憬
在正式说自己的备考经历之前,先花一些时间谈谈自己想要读博的起因。从现在往回看,我觉得主要是三个重要的阶段为我埋下了这颗种子,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本科第四年、研究生两年、正式工作的三年。
本科第四年,是我焦头烂额却让我真正开始喜欢学术创作的时候。由于本科期间课业上的一些变化,我在同班同学都已经没有课的大四下学期,仍然赶着每周12节+的学业任务。这也意味着,大家都已经毕业的时候,我还要准备期末考试。不过幸运的是,我选择的这些课,期末都是交论文,所以无需再进行考试,也就是说我可以申请提早进行论文的撰写从而按时毕业。那个时候,除了毕业论文,我还要完成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测试学四个不同方向的论文。这种浸润式、特种兵式的论文写作体验,现在想来,十分给劲。一来让我明白我可以从不同维度去选题,让我养成了一定跨学科思维,打开了我的学术视野;二来让我感到学术论文写作并不难,反而抓住了写作精髓之后,仿佛可以形成个人的机械化与个性化兼具的生产模式;三来给我提升了写作信心,因为这几篇论文最后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都拿到了高分。
研究生两年,我觉得是我学术能力上升很快的时间,也是我开始希望自己能够突破自己的一段时间。当然,正式从本科毕业到研究生入学,其实我还经历了我自己愿意称之为Gap Year的一年,这一年我参与了团中央的西部计划,在广西的一所高中支教。
期间我阅读了许多语言学、教育学、二语习得的理论,并开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有了一些初步在教学上的成果。我记得那年寒假,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投稿给一个我仰慕许久的编辑部,不过结果确实在意料之中——没有被录用。我想这没关系,等我研究生的时候就好好学、好好写。带着这份给自己的计划,研究生期间我自己选了一些学术型方向的课,自己定方向、搜集数据、报名学术会议宣读论文、给编辑部写信投稿。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过有一天这些经历会支撑起我将来,也就是现在的我的读博的信心,也更不曾知道在学术会议上遇到的大咖,也是我所投期刊的主编,竟成为了我现在的导师。越努力,越幸运,是吗?是的吧。
正式入编的三年,是教学实践与学术创作高度结合的三年,使我不仅在教学技能上有了更大的突破,更让我开始积累属于自己学术成果。我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比赛,申报市级课题,告诉自己每个学期都必须写一篇论文或参评、或投稿。事实上我确实做到了,我也感到十分荣幸。
毕竟,能够入职一年间申请到市级规划课题或是被学校推荐参加市级比赛的概率都是很低的,我十分珍惜这些机会,因此不敢一丝懈怠。有了这些成果作为背书,我更强的自信心也随之建立起来,同时我也知道我的教学和科研之路仍然很长,自身需要提升的地方仍然很多。读博,好像离我越来越近了,有那么几天晚上想着这件事,突然感觉要不要去试试,从不失眠的我,也有几个夜晚因为想着想着感觉太燃了,竟也失去了睡意。
三年的历练,让我成为了一个在英语教学和学术方面有一些想法的人,我觉得是时候要出去再看看英语教学的世界,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于是我在交出我觉得自己还算满意的答卷,也就是使我带的普通班的英语成绩超过了重点班之后,选择了离开。我时常想起这段时光,我很怀念,但我没有遗憾,也不曾后悔。
(三)准备申博材料的那段时间
2022年8月重新开始我的新工作之后,我曾与炸鸡老师说过我想申博这件事,也随即得到了炸鸡老师与宪老师的支持,但其实那个时候对于自己申博这件事要做什么没有丝毫的计划与想法。直到12月上旬,我看到上外的招生简章出来的时候,我突然间有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冲动,就瞄准它了,成败在此一搏。“先不管了,我先去试试”,我心里就暗下决心。但是,我面临一些问题。第一,需要选题撰写研究计划书,这一点就需要大量时间,但因为一边还要顾及工作,时间不够;第二,手头学术的参考书比较少,除了知网上可以搜到的论文,实体的有价值的书几乎没有,需要去图书馆寻找。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给自己定了计划,因为除了研究计划书,其他需要交的材料与文书十分多也十分繁琐,所以我决定要用7天时间完成研究计划书。同时,我将上海图书馆选定为接下来“备战”的场所,里面的理论期刊与图书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我可以随时取用。
就在2022年12月14日那天,我发送消息给宪老师:“宪老师,明天我申请调班一下,我看上外的博士简章出来了,这次我想申请试试看,明天去上海图书馆看一下文献写一下计划书。”宪老师回复我:“OK没问题的,复旦的你也可以试试。”感谢宪老师的信任,复旦我真的也想试试,但是我和上外的情感纽带早已建立,这次,上外失败的话,下次还是上外。
很幸运的是,因为此前有过研究计划书的写作经历,加上我这次定的研究方向是我此前的研究的延续,我利用工作之余,很快完成了研究计划书,比自己制定的计划还提前了一些。随后,我就开始一边修改润色措辞,一边进行其他文书的撰写,一边整理此前的个人荣誉与奖项。
在准备申博材料的期间,我的原则就是要真诚,同时也要凸显自己的读博的潜力和能力。那时,也会问自己,“投入了那么多精力要是连初审都没过怎么办?”于是陷入开始否定自己的处境。但每当深夜时,我又开始与自己和解:“连好好准备材料的干劲都没有,根本配不上自己要读博的决心。再说,现在好好准备研究计划书、好好想一想接下去的研究方向、好好静下心来整理一下过去的成果,也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好时候,百利无一害。”确实,我又成功说服了我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先把第一步做好,能想到的点尽量都去做到完美,不给自己留遗憾。
2022年12月22日晚上我把所有材料寄出去,比规定的时间提早一天。那天晚上时间挺急促的,因为那一晚是【爱初心二外英语全程班】的最后一节课,24日就是考研的日子。急匆匆地去快递点寄出材料后,赶忙回公司上直播课。那天也是冬至,我点了最爱的越南火车头牛肉粉当晚饭,当时还加了一份柠檬鸡爪,是直播课结束后吃的。那天晚上所有的事情,我记得分外清楚,仿佛就在昨天。
(四)等待材料考核结果的那段时间
等待对我来说一直是很煎熬的事情,但是为了消除这份煎熬,我一直觉得必须让自己忙起来,尤其是让自己的大脑忙起来,才能不去想结果这件事。那我接下来可以做点什么,为可能、也许、大概会进入复试的自己做点提前的准备呢?我思来想去,就做两件事吧。第一,补语言学基础。我对语言学的兴趣很大,但已经很久没有系统接触,快忘记了。所以我买了《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和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学常识十五讲》比较简单,利用2023年的元旦假期看完了一遍,而《普通语言学教程》实在是晦涩难懂,啃地很艰难。第二,继续学日语。因为我的研究方向涉及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如果我继续深入研究,必然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日语能力。所以我一边执行着我给自己定的计划,一边还是又期待又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大年三十那一晚出的结果,但是我正式知道的时候是2023年1月25日,也就是大年初四。原因是,过年那会儿我一直刷的是研究生院的官网,没有刷英语学院自己的网站。当时,其他学院的通知都同时发在了自己学院和研究生院的网站上,而英语学院发在自己学院的网站后,研究生院没有更新。而过年在家的我,慵懒使大脑失去思考的能力,天天盯着研究生院网站,以至于痛失了大年三十那晚的“附加喜悦”。
(五)准备复试的那段时间
话说回来,年初四早上知道自己进了复试,十分激动,马上给自己制定复习计划,生怕很快收到复试通知。于是,接下来就来到了我最艰难的那段时间,一边是未知的复试考察方式,让我不知道从何着手,特别焦虑;另一边则是工作与备考之间的平衡。有热血、也有疲惫,有背书背到十分满足的境地,也有到不想触碰任何一个字的地步。
刚开始由于我以为一到两个星期后,就会复试,所以极其着急,我就给自己计划要把《英语语言学教程》全部过一遍,同时把《英语专业考研语言学》1200题练习做一遍,至少一个星期左右要完成,事实上,这个计划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突然我自身的压力倍增,面对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语言学术语,我没能够很快背诵下来,练习也错的很多,给自己带来了十分大的挫败感。但是,我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想到,我不应该去生硬地记忆,我应该去理解啊!理解语音学、音韵学、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等等这些最本质、最深层的核心,基于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身的见解与认识,这才是读博需要具备的能力啊!
每天忧心忡忡的我,担心第二天可能就会收到复试通知的同时,又蹑手蹑脚地改变自己的计划。我在B站找到了陈家宁老师的《西方语言学简史》和《语言学概要》讲解课程,以及韦理老师的语言学课程。这几个课程实属我的救命稻草,在工作休息时、晚上下班后、睡前,以二倍速听、学,初步形成了对语言学的一个认知框架以及自己的一些见解。同时,我将所有与基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相关的经典论著几乎都读了一遍并做下笔记。2023年的春天,应该是我买书最多、借书最多、看书最密集的一段时间了。炸鸡老师的新书《日语写作高分攻略》正好那段时间出版,里面的内容也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与思考,很感激。
一天中的学习时间,除了白天工作休息的时间段,就是下班后19:00-23:30了,我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月时长的自习室,晚上回家已经深夜24点之后。大多数回家的方式,我都选择步行,因为晚上回去的时候几乎没人,所以这一路便成为了我自己给自己模拟面试的时候。我一遍遍地结合当天所学内容给自己出题,用英语回答自己的看法,也用英语给自己模拟自我介绍环节。我时常走在夜路上,路边的灯光从树叶之间穿过,就像是日语中的“木漏れ日”,虽然不是树叶缝隙透出的点点阳光指引着我,但是夜晚的灯光、月光,它们从不曾离开我,夜晚的点点繁星也引领着我。
还有一群特殊的小伙伴,我需要感激,那就是参与【考研英语复试训练营】的我的学员们,在我准备考博复试的时候,也正值他们考研复试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当时其实我是和他们一样,在准备复试,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之所以我要感谢他们,是因为我在为他们改写英语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在为他们组织英语模拟面试的时候,反过来也让我对自己的复试有了一个初步的勾勒,能够从考官角度去思考复试的意义与本质,让我不再对复试有所畏惧,信心倍增。
当然,这一路消极的情绪也时常左右我。我记得两个比较清晰的时间,那时根本看不进任何专业书,但是我需要将消极情绪进行及时清除。于是,一次我慢慢悠悠一路走到复旦旧书店去逛了一逛,另一次我在自习室楼下走了一圈又一圈。心情在这样的方式中得到舒缓,我又告诉自己必须怒学一小时,效率很快就回来了。
3月16日和17日两天复试,在这之前我调班给自己留出了一个星期的冲刺时间,得到了宪老师干脆的同意答复。那一周,我都在上海图书馆查漏补缺。把所有能够想到的复试问题全部列举下来,自己拟答案,不断背诵。同时一边做考博英语习题,一遍背SAT单词书,这些事实上都给了我强大的底气。
(六)结尾
3月24日成绩揭晓。梦幻般的4个月到了头。其中各种滋味,难以言说,但都是珍贵的财富。成长了,也突破了,感激那段时间小伙伴们给予的信任、支持、鼓励。让我总结一下这段旅程的成功,我觉得有一些关键词:放手一搏的决心、持续调整自己的能力、不断结合自己当下处境并做出计划的能力、一定的学术基础和能力、踏实的复习与充足的准备,这些都缺一不可。
现在,顶着博士的这一份“光环”,我仍然有许多盲区要去弥补,我要努力的点仍然非常多,接下去的路必然充满荆棘与险阻,就像我备考的那段时间一样,但我相信我依然能够坚持下去。我觉得在这一条我选择的路上,没有什么可以打败的了我,我依然是热爱教育的我,我依然是热爱语言的我。
感谢你看到这里,希望我们继续一起跨越一山又一山、迈过一河又一河,尽管旅途未知,我们依然可以拥抱曙光,迎接更好的自己。
英专考研方向(英专考研方向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