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研招网(中国传媒大学研招网官网)

中国传媒大学研招网,中国传媒大学研招网官网

近期,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生在火锅店里做保洁,引发全民热议,民众关注点的焦点是:研究生毕业做保洁究竟是“读书无用论”,还是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的确,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在火锅店里做保洁,一时间让人难以接受,也给当前持续的“考研热”泼了一盆冷水。

要知道,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有多贵吗?

21年的寒窗苦读,换来一份保洁的工作,值得吗?

从时间成本上来看,从幼儿园开始,一路读到硕士研究生毕业,正常情况下需要21年的时间,如果中间再有复读或者“二战”的情况,或许会超过21年,这就意味着正常情况下,一名硕士毕业生年龄应该是25岁左右。

从投资成本上来看,21年的读书生涯,恐怕最低也要有100万以上的投入,暂且不算义务教育阶段的成本,仅仅本科4年和硕士3年,这七年的成本也在50万以上。如此巨大的投资,毕业后却只能在火锅店里做保洁,每月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需要工作30年才可以回本,那么21年的寒窗苦读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呢?

硕士研究生做保洁,该反思的是自己,还是高校?

很多人都在指责批评中传的毕业生,不够努力,自甘堕落,其实要知道普通学生考上中传的研究生有多难,该生能够考上中传研究生并顺利毕业,其实已经证明其学习有多努力。而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做保洁,我想,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在全国高校研究生普遍扩招,同时盲目的申报硕士点,只管招生,不管就业,更不关注全国的就业市场需求。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我所在的学院8个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5个上了黑名单,因就业不好限制招生。而院领导转而又新申请了数字经济、旅游管理、金融工程等5个新专业,继续招生。却也成了他在年终领导干部考核大会上夸夸其谈,炫耀的资本。

其实这样的培养模式是极其不负责任的,现在高校开设专业较多,较杂,但真正有用的不多,一批批的把毕业生推向市场,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毕业生为了生存,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去做汽修工、保险销售,甚至保洁的,大有人在。

无论怎样,塑造正确的就业观,刻不容缓

中传的保洁研究生也也引发了民众对就业观的讨论。

一是有些人认为“先就业,再择业”是青年人应该树立的正确就业观,不管学历,不管专业,如果刚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不要挑挑拣拣,先去力所能及的就业,再去慢慢择业。受到考公,考编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只有两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其他一概不考虑,于是就出现了这么多年的考研热、考公热现象。

我不反对“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但是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不会支持。先就业固然没错,可是就业后,还有机会择业吗?

就如中传的保洁研究生,选择先就业,这是安身立命的第一步,毕竟要先生存下来,可是火锅店的保洁工作并不轻松,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这种简单劳动中,即使择业机会来了,你还有机会把握住吗?

就像985名校毕业的一个本科生,采取了“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毕业后做了一名外卖小哥,原计划是边工作,边考公。可是他每天12小时都在送外卖,根本没有时间学习,考了三年,仍然一无所获。

二是就业当有计划,不能盲目就业。其实职业规划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高考过后,在填报志愿和专业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自己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去选择专业和学校。唯有这样,在读期间才能有的放矢,学好各项本领,毕业后面临就业竞争时,才会有条不紊。

当然,如果毕业当年无法顺利就业的,也需要先找份工作解决生存问题,但也要选择一份能够学知识、锻炼自己,时间投入相对较少的工作,比如家教、培训、咨询等方面的兼职工作。

三是尽量让读书有用。尽管现在鼓吹“读书无用论”的比较多,但是既然花了21年的时间去选择了读书,那就尽量对得起自己的付出,让读书物有所值,才能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点评

疫情三年,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就业问题备受关注。经济的低迷也导致就业岗位的较少,本科毕业生已经超过1100万人,这么庞大的就业群体,肯定有很多人不能在就业市场中如愿。

不管毕业五年存款5000也好,还是火锅店做保洁也罢,只要是自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而不是浑浑噩噩,无所追求,一切都是暂时的低迷,总有机会证明自己。

而这个事件里,最应该反思的就是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正确就业观的培养,现在民众之所以这么哗然,或许是对旧有就业观念的刻板,名校毕业生,并不一定是衣着光鲜、有尊严、很体面的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但也绝不应该做一名保洁!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中国传媒大学研招网(中国传媒大学研招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