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官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发展森林康养,推进生态文明
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江西省林业局、抚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康养国家创新联盟、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抚州市林业局、资溪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于3月28日上午在抚州市资溪县开幕。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局长张建龙、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史可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作《发展森林康养,推进生态文明》视频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作《发展森林康养,推进生态文明》主旨报告)
唐守正院士在主旨报告中提出,森林康养产业的本质属于生态文明。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推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中国古代养生体系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利用森林生态环境结合养生功法、自然疗法的做法,中华自然养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享誉世界。中国森林康养的系统研究和实践至今不到10年时间,在两山理论指导下,在现代医学和现代林学的支撑下,森林康养事业蓬勃发展,开展了大量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试点和示范,目前我国各类型森林康养基地4000余家,森林康养年接待访客近5亿人次。成为中国新时代林草行业发展新业态。
唐守正院士指出,森林康养事业和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遥远的古代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和取得更多的收获从森林中走了出来,开垦了农田、建立了农村、乡村、修建了工厂、发展了城市,迅速提高了生产力、改进了生活质量。我们经历了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20世纪后期,人们发现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却使人类越来越远离了自身的发源地,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圈。出现了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一些现代术语,例如“城市综合征”表示(生态与环境对自然的偏离)或“现代病”表示(对人体健康的负作用,例如自然缺失症)等。究其原因涉及到人们为了追求生活舒适,割裂了生态系统、恶化了环境,最终又妨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社会需要打破这个悖论。
随着科学的综合发展,人类终于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谓“现代病”的根源是人类背离了他所依赖的自然生态过程。过多地依赖了人造生态系统。需要我们重新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是和人类关系最大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森林里有山,森林里有水,森林里富有新鲜的氧气、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有益生命的植物分泌和挥发的“精气”,因而有生机勃勃的生命,人类的祖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化成现代人类的。人类需要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城市森林”的理念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的了一个思路。让城市拥抱森林,尽量接近自然生态系统。“森林康养”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个思路,它把森林、健康、旅游、医学融为一体,走出城市接近自然,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也是人类身心健康之源。这个思路在一些国家已经有一些理论和实践,例如把森林康养纳入国民医疗保障系统中。但是还有更多的理念、概念、内涵、技术等待研究和讨论,还需要去探索和实践。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至今已经产生了多批试点单位,为森林康养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累积了大量可以借鉴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森林康养水平,使中国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从森林可持续经营得到世界共识以来,人们重新认识了森林对人类经济社会的重大作用,尤其是森林对人类身心健康、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情、提高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自觉性等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是森林康养的文化属性。认真修复退化的森林生态和草原生态系统,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森林康养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可能的和充分的条件。
由于森林康养的属性,一方面要求森林、健康、旅游、运动、疗养和医学等方面的密切合作,现在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也一定会越来做的越好;另一方面也要求森林质量越来越好,绿色森林产品越来越丰富。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健康、景色更美好、更好地传播生态科学和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森林康养理论和技术。这两点是森林康养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从本质上讲,森林康养属于生态文明范畴。它不仅是一个产业,更应该是一种事业。现在有不少关于森林康养的论文,对于森林康养的内涵和形式都有很好的论述。我愿意再一次强调森林康养的文化属性。没有文化的产业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森林康养应该设立独立的学科。森林康养不等于医疗,也不等于康复。它的目的不仅是强壮身体,也要铸就灵魂,形成自己的承继和风格。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要感悟生命之灵,培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除了普及养生知识外,普及森林科学和森林文化也是森林康养的向导的一项重要任务,让森林康养事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