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专业
每经记者:李彪 实习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陈星
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南昌市人民政府、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能源与产业零碳化发展专委会承办,在南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召开“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论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论坛上介绍:“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联合国等权威机构一致认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75%。”这揭示了城市减碳的巨大空间。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认为,城市能源供给虽然呈现绿色、低碳、多元、高效发展的趋势,但城市碳达峰碳中和仍面临严峻挑战。
“城市系统性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缺位,给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大挑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能源增长需求与降耗降碳压力并存的挑战,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面临城市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不确定性挑战,城市面临短期经济增长与中长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间平衡的挑战。”史玉波说。
记者注意到,如何加快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专家们讨论的议题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提出,当务之急就是进一步发挥金融的力量,投入到地方的双碳工作中去。
在王文看来,未来气候投融资和推动碳中和,尤其是运用数字化推进碳中和,可以分为三方面实行。
一是建立协调感。通过气候投融资,建立起城市试点的数字化绿色供应链。
气候投融资试点在打造传统供应链的绿色升级和打造新型数字化绿色产业供应链等方面,有较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以项目和产品为依托,根据项目的环境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推动相关企业提升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其他企业之间材料供应、资源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物水平等指标的环境要求。
参与绿色数字供应链建设的企业,将有机遇更容易获得资金扶持与优惠。
气候投融资目标下的产品选择也将激励供应链各环节企业联合开展绿色生产和供应的对接,实现气候风险共担机制。
二是发挥创新性。气候投融资推动中国金融业绿色创新与数字创新。
气候投融资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进行碳核算和评估碳减排经济效益的能力。实现金融业信用体系升级和数字化升级。
气候投融资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依赖的程度高于传统绿色金融,带动了市场化、规模化、具备成本优势的金融方案的形成。
气候投融资下的碳核算升级,有助于借助气候投融资工作,改善绿色金融当前的一大难点——绿色金融主要覆盖于大型企业,缺乏对中小企业或者自然人的普惠支持,从而实现以地方试点为突破口,探索新型信贷模式和结构。
吸引和激励金融资本参与生态价值实现市场,积极发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完善生态价值的货币化评估体系。
第三是提升落实性。完善气候投融资下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建立气候投融资数据库与项目库,实现气候治理的数字化。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