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考研,上海海洋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2022年11月5日,水产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在上海海洋大学揭牌。11月6日,水产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分别召开了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水产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揭牌
聚焦种质,创制水产“芯片”
由上海海洋大学成立的水产生物育种研究中心,将依托海洋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水产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国家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紧扣国家种源安全需求,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养殖品种,开展水产抗逆种质挖掘和抗逆分子育种、水产抗病良种创制和疫病防控、水产生物品质形成机制和良种创制、良种繁养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建立良种推广标准体系,服务国家水产种业发展需求,成为国家水产种业创新重要平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产种质创新平台。
建校110周年的上海海洋大学,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和世界的大洋大海上”的办学传统。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聚焦种质创新,创制水产“芯片”,先后培育13个全国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产良种,是培育国审水产新品种最多的单位之一。
李思发教授手捧“新吉富”罗非鱼
自20世纪80年代起,李思发科研团队相继繁育成功团头鲂“浦江1号”“浦江2号”“新吉富”罗非鱼、中华绒螯蟹“江海21”等新品种。
严兴洪团队选育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菜良种——坛紫菜“申福1号”“申福2号”。李家乐团队培育出了“康乐蚌”“申紫1号”“申浙3号” 等数个珍珠蚌新品种和缢蛏“申浙1号”新品种。上海海洋大学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动物种质创新的重要科技力量。
水产生物育种研究中心将按照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要求,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水产学科系统优势,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创建世界一流水产育种技术体系和适合良种遗传特征的养殖模式,将中心建设成为世界水产一流学科重要学术平台和现代水产种业与绿色养殖技术创新策源地,助推全球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向深蓝,勇探海洋奥秘
由上海海洋大学成立的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将紧扣国家的“十四五”海洋战略发展重点,坚持“水域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地球环境生态保护”学科主线,通过五年建设,使该中心在深渊微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极地气候变化的预估能力、深渊化学发展规律、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发展机理、深海探测技术等研究领域成为国家海洋极端环境的重要研究中心。
极地、深海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疆域。深海极端环境下的资源潜力巨大,对其探测与研究是国家“十四五”海洋战略发展重点。上海海洋大学在新型海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战略布局了深渊生物生命过程、深海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极地海洋过程与生物资源、深海物理海洋过程和深海观测技术等学科方向,着重探索未来我国深海极端环境下生命过程和资源的研究对策。
各团队已经在深海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和首创性发现。
深渊生物生命过程团队在深海微生物研究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立深海微生物及生物天然产物资源库。深海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团队在国际上最早开展冷泉系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相关原创性工作提升了学术界对深渊碳循环、深渊生态、深渊污染的认知。极地海洋过程与生物资源团队重点围绕包括南极磷虾与鱼类等在内的极地生物资源生物学与生态学、生物海洋学以及极地生物资源管理、极地海洋数值模式开发、海冰预测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完成全球首次南极磷虾资源单季环极并行调查,对南极磷虾资源的环南极分布、丰度以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有了全面的认识。深海物理海洋过程团队,深入开展海洋环流、海平面、波浪、中尺度涡、湍流混合等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内在机制研究,探索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海洋物理过程引起的生境变化、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过程,揭示气候变化和极端海洋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深海观测技术团队在国内率先到达挑战者深渊海试,研发的全海深着陆器等设备先后应用于多个科考航次。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方家松团队基于来自世界最深海沟(挑战者深渊)沉积生物圈的新型绿弯菌基因组分析,在细菌适应深海环境的代谢策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迈进“十四五”,学校开启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新征程。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将以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按照新一轮世界一流水产学科建设要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创新运行机制。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致力科学前沿突破,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上海海洋大学正以制度机制创新
推动“有组织科研”落到实处
承担大任务,产出大成果,培育大人才
-
信息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官微。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上海海洋大学考研(上海海洋大学考研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