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有哪些专业)

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有哪些专业

7月22日,苏州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985高校,南大苏州校区有“主”了,图书馆阶梯声响,宿舍楼进出青春倩影,校园食堂飘出菜香,大师大楼交相辉映。

太湖边,学校扎根的庄里山之畔告别千年沉寂,拥抱年轻与睿智,将很快成为扬名国际的学术热土。

历经四年建设,跨越疫情周期,寄予南大和苏州共同期待的名校揭开面纱,来自2022级技术科学试验班的500名本科生成为这个大园子的首批“小主”。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一天对南大新生不同凡响,对名城和名校各自发展意义非常。同时,这也是全国高等教育史上了不得的大事。

有一个说法:苏州校区既是“南大的苏州校区”,也是“苏州的南京大学”。

这个特别的说法证明,这样的机会不太多,只能是在一个刚刚好的时间点,由一群深明城市和高校发展思路的人共同决策开拓,他们智慧地洞察了历史和现实走向,抓到了转瞬即逝的黄金机遇。

这一天,南大和苏州都在开创历史。

苏州无比期盼这一天

7月22日,南大苏州校区正式启用。镜头里,苏州市领导列队站在门口,举手欢迎满载新生的大巴驶入校区。媒体评价,苏州在用最高礼仪欢迎南大新生。

相对于欢迎仪式,苏州对南大的礼敬落实在建设投入上。定位于“世界一流大学校区”,南大苏州校区以高品质、高颜值著称,融合南大和苏州印记,同时还有一个叫法“交钥匙工程”,也就是校园事无巨细,相关配套,苏州投以重金打造,该花的钱一分都没少,该有的周到一个也不少,全部建好之后直接给南大钥匙,一次到位,以后不折腾。

校园建设,苏州直接投资超过100亿元。同时,苏州专门出台支持南大引进人才的“十九条”政策,校地合作共同招引顶尖人才。
不仅是校园内,校园之外的种种,苏州也考虑到了。苏州为南大苏州校区配建了拥有完整产权的优质人才房,其中一期600套即将建成。同时,苏州高新区还为南大教师提供壹棠公寓、菁英公寓等作为补充,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苏州还对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周边约8.8万平方米的1300套人才公寓进行了升级改造,有效保障专家人才在校区建设期间的生活居住需求。

最绝的是,为方便南大老师驾车,苏州把230省道修成快速路连到高速通安枢纽入口,把南大苏州校区作为规划中地铁9号线始发站。为了方便苏州校区和南大仙林校区之间通勤,苏州新区站和南京仙林站之间会开通南大高铁专列。

为方便南大人来往中心城区,通往高新区狮山片区的有轨电车1号线途径苏州校区南门。通往高铁苏州新区站的有轨电车T5线(有轨电车2号线西延)直达苏州校区东门。

在学校周边,规划的2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和2条规划定制线,全面串联区域商业、文体中心、医院等场所,满足学生娱乐休闲、就医、换乘等日常需求。

从学生到老师,从教育到生活,从硬件到软件,从校区到周边,苏州能为南大考虑的都想到了。

苏州把南大当宝贝有理由。因为,苏州经济已从投资驱动转向科创驱动。拥有全中国数一数二工业产值的苏州,需要提升GDP创新含量。苏州将持续巩固放大作为全球产业链重要连接点的优势,面向全球吸引集聚高端资源要素。

高等教育是苏州短板。长期以来,苏州一直在努力补短板,但是众所周知,中国高校不是你想建就能建,牵涉因素太多,尤其是985高校。

今年以来,媒体都在报道国内C9高校齐刷刷布局苏州,但是拿过名单来看看就秒懂了,南大以外的8所学校都是研究生院落地,真正谈得上校区的唯有南大,两者区别还是很大,不仅仅是本科生招生资格,南大苏州校区将是这座城市可以自主把握的一支最高等级教育力量,工科为主的模式完全匹配城市需求,将大大提升苏州产业创新集群的含金量。

从中科大和合肥的关系,我们看到了知识是如何撬动城市发展的。

更要相信有南大这个好队友加盟,将带动苏州高教水平整体跃升,一荣则俱荣。

苏州开创历史,绝非虚言。

南大无比重视这一天

南大苏州校区建设是双向奔赴,苏州很积极,南大很热情。

对苏州来说这是历史机遇。

对南大而言又何尝不是?

南大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有辉煌的过去和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网上段子说,即使经历了多轮院系调整,向全国各地各校输送了大量精英师资,直接孕育了近20所高校,南京大学依然是闻名中外的985,学风之扎实,文脉之深厚可以相见。

诚朴与敦行是这所学校标签,流水不争先,靠得是绵绵不绝。有时候,这样的性格也会吃亏。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很多高校都经历了兼并和扩建浪潮,南大可能是硕果仅存没有超常规生长的985高校了。

面对现实,据传早年南大有位德高望重的校领导半是遗憾半自励地说过,南大要走精致路线,比如说像加州理工那样的世界级名校。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之下,南大改革了本科生教育,成果斐然;同时以师资不多的人才队伍收获了丰沛的科研成果。论产出,南大当仁不让;论人均,南大更是笑傲天下。

回过头来看,在历史浪潮之下,南大在“做大还是做强”这件事上花了很长时间思考。最好的回答是“都要”,当清华在复建中文系,当交大在兴建法学院,南大的学科发展其实有很大潜力,比如说工科。但是,一所高校要成体系地建设一门学科,人才和必要的资金投入都是不可缺少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南大苏州校区对南大来说绝对是一次增量赋能。南大对苏州校区的定位正是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工科。

据悉,在苏州校区正式启用后,南京大学将形成鼓楼、浦口、仙林、苏州“一校两城四校区”办学新格局。南大所有本科一年级新生将在鼓楼校区进行为期一年的“寻根式培养”后,按照专业分流至相应校区。苏州校区与南京各校区实施同一院校代码、同样大类招生、同步分流机制、同享培养资源、同等毕业证书。

区别在于专业设置,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面向数字经济时代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需要,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

对照目标,去年6月首批揭牌成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四大新型学院,成立了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全球人文研究院等五大新型研究院

为承接高校科教资源溢出,苏州已经规划在南大苏州校区周边开工建设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涵盖科研办公、人才公寓、配套商业等,重点承接南京大学等院所平台产业化项目的研发创新、项目孵化。

未来,南大拥有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也会引入苏州校区,其科研资源将跻身全球一流,加上苏州工业企业遍地,海量应用场景迸发的需求潮涌,新工科成为南大王牌可以期待。

长三角一体化新探索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南大苏州校区启用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目前,我们理解的区域一体化是由政府操盘,以破除区域边界隔阂为大方向,以构建统一大市场为目标,打通交通、产业、文化堵点。

这些事很好,等于政府做好了基础工程,贡献了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但事情还是得有人来做。做什么?重新配置资源,以增量补不足,以创新化有余。

南大苏州校区的启用让我看到了一体化的具体实践,这是高等院校和地方的直接握手。

这涉及到了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也关乎地方治理的思路变化。有些资源可以引进,知名大学可能是所有资源中最难打造的。另一方面,中国有大量高校也想走出去,毕竟世界很大,高校发展的关键也是人,人可以选择城市,作为人才载体的高校为什么不能动?

异地校区建设作为中国高校发展的一大趋势,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挑战。合理布局和发展异地校区,能够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优质资源和人才。

其中,选址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专业与地区进行匹配,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效果。

从“南大的苏州校区”到“苏州的南京大学”,这条路还在往前走,不可能一蹴而就。路上还有很多难点需要攻克,需要名城和名校肩扛使命,敢想敢试,勇气很重要,胸怀是关键,创新为目标。

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有哪些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