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生,中山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
来源:中山大学 等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4月7日,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到中山大学参观访问。下午2时30分许,马克龙一行抵达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
马克龙与陈春声书记、高松校长、肖海鹏常务副校长、卢宇彤处长在怀士堂前合影
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高松的陪同下,马克龙从怀士堂出发,沿着红砖绿瓦、树木葱茏的校园中轴线步行,感受古色古香的百年校园。
“我们的康乐校园林荫密布,植物种类有近千种,许多百年古树见证了我们学校的历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面向未来的人。”高松说。
随后,马克龙在中山大学体育馆与青年学生交流。 中山大学中法核 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超1000名学生在现场参加交流并向马克龙提问。
中山大学也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真“追星”现场
马克龙和同学们积极互动
不在现场的网友调侃道
第一次埋怨自己考不上中大
(在线羡慕.gif)
对于广东而言,马克龙的到来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首位到访广东的现任法国总统。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与里昂两市是广东与法国最早结好的友城,今年也正值双方缔结友好城市关系35周年。
那么,马克龙此次访华中,为什么特别安排了赴中山大学的行程呢?
中山大学校史里的法国元素
1920年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以及法国里昂大学代表合作筹备成立中法大学。在里昂中法大学创办过程中,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期间也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大力支持。
新办教育,培养具有国民身份认同的现代公民,以此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想。一方面他支持在海外创办中国大学,予以里昂中法大学办学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在广州成立了国立广东大学,并将里昂中法大学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支持推动从广东输送青年学子赴法留学。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广东政府临时大总统任上签署的《饬知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令》,为中山大学和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中山《饬知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令》
1925年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校长邹鲁在广州送别留法学子
回顾历史,里昂中法大学为现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的教育人才,其中不乏中大学子的身影。他们相当一部分回国效力并加入中山大学等高校,担任教职、作育英才,是中法友好交流合作的历史见证人。
法国著名学者伯希和曾将代表中大交涉法退还庚款;留法归国青年黎国昌与与同为青年学者的郜重魁、费鸿年一同创立中山大学生物系;中国现代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吴尚时1929年考取公费留学,就读法国里昂大学和格勒诺布尔大学,专攻地理学。曾在里昂,向法国地理界做中国古代地理学家邹衍的“大九州”概念科学报告,引起震动……
中山大学外语学科创办于1924年,专业和学科历史悠久,学术传统厚重。其下设的法语专业成立于1957年,是中南和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法语专业。著名作家、翻译家梁宗岱先生曾任教于此。
梁宗岱先生
1951年,赴法留学公费生端木正响应留法老前辈周恩来的号召,抱着为国效力的宏愿从法国回来,扎根岭南,从事高等教育五十余年。
中大外语系毕业生杨荷卿回忆,当年端木正教授上法国历史课时,他绝少翻看讲稿,总是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生动地讲述拿破仑出征的故事、巴黎公社起义的故事,把枯燥的书本历史与有趣的故事结合起来。老师幽默风趣,谈笑风生,讲课引人入胜。
2003年1月8日,端木正教授与夫人姜凝女士和外语系法四班(1967届)部分同学
年逾花甲的端木正曾勇挑复建中大法学系的重担,在缺师资、没教材的艰难条件下,1980年中大复办了法学系,他担任法学系主任。 古稀之年的端木正到北京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被誉为“中国最年长的法官”,而每年还是坚持回来广州两次,给中大法学系研究生上课和答辩。 端木正教授手中的教鞭一直握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中大走出一批优秀的留法归国校友
从中大出发,走向法国,走向世界,中国学子的声音逐渐被听到。
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的李太生,在1993年受教育部公派,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附属居里医学院进修,他选择了艾滋病作为研究专业。由于在提出艾滋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的理论中作出重要贡献,1999年,李太生被法国政府授予“优秀外国医师奖——维多利亚雨果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1998年,李太生与法国导师参加学术会议留影(图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从中山大学毕业以后,我有幸赴法国公费留学。当时,法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40倍。但身临其境,法国高速公路厚实的水泥柱、马路上川流不息的私家车、花岗岩装饰的高楼大厦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仍然给了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刺痛着我的民族自尊心,也坚定了我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这是2017年中山大学毕业典礼兼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山校友沈永祥的致辞。
从法国留学回国以后,沈永祥进入外交部。在25年的外交生涯中,我亲身经历了西方对中国的种种不公平,更加亲历了国家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沈永祥校友
李登辉,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后入职中国广核集团核电运营有限公司。虽然毕业才不到2年,但熟练掌握法语和英语,业务能力突出的李登辉被选中,外派到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支持运维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是中国在非洲投资规模最大的实体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铀矿,资源总量居全球第三。
非洲,一个原本对李登辉来说只存在于纪录片里的遥远大陆,他没想到有一天会在这里长期工作。当地语言、环境、生活习惯都截然不同,无论哪一项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到纳米比亚的第二周,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李登辉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搬到外方团队办公室!他虚心听取同事讲解水冶工艺,了解维修管理现状及工作管理流程,也主动与外方同事分享运营公司积累多年先进管理经验。很快,团队研究制定了“短期加强进度控制,长期建立预防性维修体系,延长停机周期”的成功工作策略。
李登辉(左)与外方同事在工作中
李登辉在纳米比亚的夜空下
中大与法国各高校“交往甚笃”
中大和法国的教育合作交流的缘分一直在延续。2010年,中山大学与法国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推动此项国家间、高校间达成合作的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教授也因此获得了“法国国家骑士功勋奖章”成为获此殊荣中为数不多的华人之一。
2009年12月21日中法双方在时任两国总理见证下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早在2000年,中山大学便与里昂第三大学展开合作,并于2005年签署两校校级框架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等项目。2012年,两校续签校级框架合作协议,并在此框架下签署两校学生交换协议、联合培养法语硕士研究生协议及法语专业本科生协议。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王建华回忆,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获得法国博士学位到中山大学工作的教工,参与筹建了这个项目。“1999年,我去教育部申报这个项目,这也是中山大学有史以来由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法国驻广州广州外事总领馆、法国文化协会对我们这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是中法友好、教育交流的一个成功案例。”
中山大学中法合作国际贸易DESS班学位授予仪式
2010年,中山大学与法国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法国电力集团作为创始人和合作方也参与其中,成立的十数年间,为核工业界、核学界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中法核学院法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此外,中山大学与法国近3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领域覆盖工程、化学、经济、环境等学科。在理工医科方面,与法国的合作建设了双边博士生、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和双边专业性高校联盟及其它机制性合作平台,包括“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中-法土壤环境联合实验室”、“中山大学-里昂中法学术交流中心”和“孙中山—让•穆兰中法学术中心”。
2016年中法核学生在法国参加世界核能展与马克龙先生合影
2018年至今,中山大学与法方合作科研项目共8个,合作领域集中在医疗健康、生物技术、环境与资源。法方合作对象涵盖国际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
中山大学法国校友会于2013年6月15日在中大代表团和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的见证下成立,同时经法国政府部门批准注册为非盈利性社会团体,经过几年成长,校友会与前后约400名中大学子建立了广泛联系。
中山大学研究生(中山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