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
阳光讯(拓婷 记者 郑亚雷)5月21日,“美的”校园·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校园开放日在兴庆校区举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出席活动。本次开放日设置“招生政策宣讲、学院专业解读、互动项目路演、文艺节目汇演、社团文化博览、育人成果展示”六大主题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向广大大中小幼学生和家长展现西安交大的办学成绩、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开放共融的办学氛围。活动持续近10个小时,吸引了83.8万名大中小幼学生和家长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走进美丽的交大校园,一睹百年名校风采。
招生政策宣讲 一站式答疑解惑
王树国在讲话中表示,校园开放日是西安交大坚持主动融入社会发展、“打开围墙”开放办大学、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的具体体现,通过搭建平台更好地帮助学生启迪智慧、开拓思维、激发潜能、树立理想。他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高等教育变革,赋予了高校新的使命和任务,打破学科间壁垒、提升育人内涵成为当下人才培养改革趋势。在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方面,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用更积极、健康、开放的方式引导孩子科学的成长与发展,鼓励孩子们在风雨中历练前行,早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王树国,成进,教务处处长王秋旺、招生办主任曹良志、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王小华、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执行院长杨树明共同发布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宣传故事片——《我眼中的仙交Vlog》。宣传片以交大学生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西安交大开放、古朴、现代、活力、专业、创新、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展现了充满可能性、挑战性、多样性的校园氛围。
招生办主任曹良志、钱学森学院副院长王娟、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方敏、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副院长李德成、实践教学中心主管侯毓林、“越杰计划”项目秘书潘菡妮作招生宣讲专场报告,详细解读了西安交大2023年招生政策和特色招生项目选拔培养方式,介绍了今年招生政策变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以及未来新型办学模式。
面对面交流互动 全方位规划未来
王树国带队前往各点位了解情况,与学生和家长亲切交谈,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专业怎么选?”“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学科发展前景如何?”……腾飞塔下开展的“招生政策解读、专业风采展示、名师面对面、炫酷科技体验”为一体的专业选择咨询活动,是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活动设置机类、电类、文科、医学、经管、理科、外语七大板块,邀请来自27个学院的400余名专家教授围绕全校70多个专业开展宣讲咨询,他们详细介绍了院系特色、专业设置及未来发展等。现场气氛热烈,学生和家长们一致表示,在专家教授“面对面”的细致解答下,更了解了交大的悠久历史、学科优势,也更希望学子来交大求学成长。
“看,机器人在跳舞!”“3D打印好酷!”在彭康路上,交大科学研究和前沿科学技术的互动项目路演正在展出。在这里,交大师生研发的仿生机器人、VEX机器人及四足快递机器人可以与观众共舞,观众也可以现场体验书法魅力、参与手工拼装零碳建筑模型……42个互动性、操作性、参与性强的展示项目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驻足观看,沉浸式感受交大校园科学研究、自然探索、人文社会的无穷魅力。
社团文艺展演 彰显校园文化
社团文化博览会邀请了包括国学社、思辨学社、赛艇部、杂志社、话剧团等近100个学生社团参展。各社团精心准备了音乐、舞蹈、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精彩活动,大家纷纷上前体验。
文艺汇演将开放日活动推向高潮,舞龙舞狮、舞蹈串烧、魔术、射艺、乐器演奏……台上表演的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展现了交大学子青春洋溢的精神面貌和美育育人成效,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育人成果展重点展示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特色与成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学校近年来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特色与成绩、科学研究进展以及学生科技竞赛成就,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驻足观看。
此次开放日特别设置了“交大印象”校园打卡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们更有参与感,吸引了3000余人打卡互动。
校园开放日期间,交大西迁博物馆专门面向学生和家长开放,2200余人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了解西迁故事,感悟“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梦想。
在寄语签名处,很多学生留下了心声寄语。高考生李同学说:“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西安交大,专业设置和校园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开放日活动让我对心仪的计算机专业有了更多了解,希望以后可以在交大求学,实现人生理想!”一句句“爱你交大”“相约交大”“交大等我”等寄语,展现了学生、家长对交大的肯定与认可。
校园开放日是西安交大面向师生和社会人士开展的一次科普游园活动,受到了社会大众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西安交大将校园开放日打造为年度文化品牌,致力于更好展示交大办学特色和实力,为广大家长、大中小幼学生及各界人士搭建了解大学、学科、专业的平台,全面提升学校社会服务力和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