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

2023年过半,上半年经济复苏形势如何?

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会议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如何恢复和扩大需求?消费市场的恢复如何保持后劲?出口转负如何破局?6月末,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围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话题。

苏剑表示,2023年二季度预计GDP增速在6.5%左右。当下稳增长的重点是稳需求,扩大需求的关键还是稳信心。面对外需收缩的局面,接下来应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恢复消费方面,当下稳就业、稳薪资是根本,另外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居民花钱没有后顾之忧。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受访者供图。

恢复扩大需求是关键

《21世纪》:5月份经济数据已经发布,如何看待二季度的经济复苏态势?

苏剑:从现在(6月末)来看,二季度应该比我们预期的要差。此前我们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在8%以上,甚至会更高,原因是2022年基数比较低,2022年二季度GDP的同比增速只有0.4%。2023年二季度GDP增速预计在6.5%左右。

《21世纪》: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有怎样的预判?

苏剑:消费方面,预计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或有小幅下降,但依然显著高于2022年同期。导致上半年消费增速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两点:其一,低基数效应;其二,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消费环境便捷促进消费,而这两点在下半年均将弱化。

若要提高下半年的消费需求,除了需要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就业以外,还可以通过体验券等方式,有目标的推动新型服务消费。政府方面,更应该针对带动就业强的服务行业增加促销,而非前期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刺激整体消费。

实际上,很多消费品的刺激存在透支消费的特点,上半年对其大规模的刺激,势必导致下半年消费的减少、边际效应的减弱,而服务业、快消品则不同,尤其是那种保质期短的消费品、服务,例如与超市货架上的奶茶相比,奶茶店现做的奶茶就是快消品。

投资方面,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延续当前走势小幅下降,不会出现明显逆转快速上行,也不会出现大幅明显的下降。一方面,“双碳”的大背景下,调结构相对优先考虑制约着工业生产,叠加外需的不确定性,2023年投资增速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高端制造业、卡脖子领域依然处于补短板阶段,有技术更新改造投资的空间。另外,随着经济的复苏,三产中非房地产非基建投资有上涨的空间,这也是与就业、消费关系相对密切领域。

进出口方面,全球通货膨胀仍处于高位,欧美发达国家持续推进加息缩表政策,长期来看海外需求仍处于收缩阶段,叠加中美摩擦加剧,出口下行压力较大;未来应该从关注出口总量向出口结构转变,注重优化中国出口结构,提高中国出口质量,增加对新能源等行业的支持力度,将其打造成出口增长新动能。

《21世纪》:2023年社零消费回暖明显,从假期消费以及前五个月的社零消费数据来看,现在的消费恢复应该是到了什么阶段?

苏剑:单从5月份的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较4月份下滑5.7个百分点;主要受2022年4月低基数效应影响,导致2023年4月消费额增速大幅上涨,引致5月消费额增速下滑。

数据反映内生动力不足,促消费政策效应呈边际递减。无基数效应但能反映出居民消费升级或降级的餐饮消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消费额,增速均较4月份出现了大幅下滑,分别下降8.7、14.8个百分点。

“五一”假期和端午节假期,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客流量明显恢复,但人均客单价数据同比2019年的水平略低,说明大家在花钱上更谨慎了。

《21世纪》:从消费类型来看,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滞后于聚集型接触型和流动型消费。主要原因有哪些?恢复消费信心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苏剑:对个人消费者来说,消费行为是消费者自愿的行动,现在刺激消费很难。一方面,一部分居民收入下滑,另一方面,居民的信心和预期不足,花钱越来越谨慎。现在出台一些鼓励、补贴消费的政策,刺激消费的效果不如从前。

当下稳就业、稳薪资是根本。同时,从供给侧来说,创新消费供给,比如创造夜间消费的良好环境,降低甚至取消景区门票,吸引游客聚集,都是消费供给侧的措施。

另外,消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恢复消费信心,政府要在社会保障方面下功夫,如保障房建设、医疗、社会养老体系、失业救济、教育等。以住房为例,房贷影响了很多居民的消费水平,现在部分居民提前还房贷,又会进一步挤压消费。

防止房地产硬着陆

《21世纪》:目前和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消费也比较低迷,市场关于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的声音也很多。有哪些政策性建议?

苏剑:虽然大家对房地产这个行业的情感都很复杂,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防止房地产硬着陆,在当下十分重要。

建议一城一策的限购放松,比如,一线城市的购房,可以放松对户口、缴纳社保年限的限制,首付比例、贷款利率都可以降低,让刚需购房者能满足刚需。另外,建议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费。

防止房地产硬着陆,租购并举,两个方向推动。“购”方面,建议一城一策,有针对性的放宽购房条件,适度放松户籍、社保年限,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调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等限制,降低投资门槛,刺激房地产投资。改善性需求是在满足房地产基本刚需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动力。除了购买更大面积的住房以外,还可以改善物业服务,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居住环境。例如,增加小区健身设施、社区服务站、社区食堂、社区托老托幼儿园等附加服务和设施都应该包含在改善性消费以内。“租”方面,建议尽快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房地产市场,保障租、住以及中介三方的权利,在发生纠纷时有法可依、有规章制度可寻、有部门可管。

《21世纪》: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转负,下降0.8%;怎么看待这种出口形势?

苏剑:从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来看,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8%、50.1%、17.1%。实际上,按照宏观经济学里说的乘数效应,中国的市场主体通过出口贸易产生收入,会在中国花掉,出口带来的乘数效应,对中国GDP的影响远不止17.1%。

5月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低于市场预期。如果出口下滑,会对中国经济影响非常大。面对外需收缩的局面,接下来应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深层次的国际贸易合作,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关系, 积极鼓励企业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提高出口竞争力,发掘新的出口增长点加大稳外贸政策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出口退税等方面多给予出口企业优惠政策,增强外贸企业活力。

《21世纪》: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稳增长政策重点在哪里?政策该如何发力?

苏剑:稳增长的重点,是必须稳需求,如何扩大需求,重点还是稳信心。

另外,建议货币政策要进一步放松,我个人建议是降息,如果只是降准或者扩大货币发行量,解决不了大问题;同时,降息要有一定的力度,而不是“羞答答”的一点点降,力度太小对市场没有效果,也要把握重点降息领域,例如存量房利率等。降息有助于给企业和个人减负,着力降低企业与居民的融资难度与借贷成本,让愿意去投资做生意的人少付一点利息成本。

其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结合,财政政策可以用于解决结构性问题。财政政策要进一步要发力,不仅要扩大企业减税降费规模,也要采取相关就业政策提高青年就业率,同时可以适当提高政府债务上限。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财政压力紧张时,更要呵护好市场主体,不能竭泽而渔,否则是恶性循环。

投资方面,除了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议增加其它涉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科研机构扩编等方面的投资。此外,重点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