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中国教育史-教学方法
为帮助大家更好、更有效的备战考研教育学,考研频道精心为大家准备了“2023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中国教育史-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更多教育学考研复习知识点、如何备考等等内容,小编会定期为大家更新教育学考研复习内容!持续关注我,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2023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中国教育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X:2008)
1. 学、思、行并重
学,“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手段。学思结合,孔子强调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他精辟
地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见解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初步揭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
由学而思进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
2. 启发诱导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这一原则主要是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之间的矛盾。孔子认为不论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
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若学生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
这种启发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
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第二,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其重要作用就体现在“开其意”、“达其辞”;第三,
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以上就是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23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中国教育史-教学方法”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教育学考研复习精彩内容尽在考研频道!
.xqy_container .xqy_core .xqy_core_main .xqy_core_text{height:auto !important;}
2023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中国教育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