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的区别这个问题,硕士研究生都有哪些种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有什么区别?
- 老师你好,我想咨询下法学专业的专硕与学硕,考哪个更好,还有就是,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的区别何在
- 硕士研究生都有哪些种类
- 在中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 单招与统招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大吗?
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有什么区别?
从学士到硕士
我们现在说的上大学,就是经过了高考,考上了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就可以拿到学士学位。
拿到了学士学位就可以考硕士了,每个学校的最低复试分数线都不一样,东西部的最低录取线也不一样,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参加硕士生面试。
(学士服一般是黑色,领口的颜色对应不同的专业)
三本和一些专升本也具备考硕士的资格,只是到了面试环节,有些导师比较挑剔,可能会把面试分打低些,影响录取,当然如果你真得很优秀,这些也没啥。
硕士是可以换专业的,最好考自己在大学修的本专业,或者换个比较接近的,这样复习比较容易点。
还是那句话假设你的硕士复试分数够了,到了复试环节,如果考的专业和你之前学的专业差距太大的话,比如之前学历史,硕士考物理,可能导师心里就会犯嘀咕,对你的考查也会更严格。
(硕士服一般是蓝色)
从硕士到博士
硕士毕业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了,拿到了硕士学位就可以考博士。考博和考硕比较接近,都需要笔试和面试。
只是博士考试更加专业,很多学校是各自出题,没有统一的卷子,这就要求你要去了解你所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这一点到了复试环节尤其重要。
(博士服没有固定颜色,人民大学是黄色,大黄蜂系列)
好了,最难的来了,究竟啥是博士后?
在老莫来看,博士后就博士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或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或想留在做博后的这个单位的过渡阶段。
毕竟老莫就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混日子才去做了博士后,当然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博士,人家是出于对学术全身心的热爱,想再提升一下才选择去做博后。
所以博士后其实是一段过渡时期的工作经历,一般是两到三年工作时间,没有学位也没有学历认证,你的博后导师叫合作导师,和你的博士生导师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博士后其实就是给你的合作导师打工。
所以博士后不是学位,不是学位,不是学位。
只是在中国大家觉得博士后比较牛X,这和国外是完全不同的,在国外有些人甚至一辈子做博后,没啥嘛就是打工,在这个研究所打打工,再跑到另一个学校打打工,毕竟在国外想要拿到一个稳定的教职真是太难了,绝对比在国内难混。
博士后的“毕业”叫出站,出站就给一个这样的证书,上面注明某某何时在某个流动站参加博士后工作等。
最后,女孩应该读到啥程度合适
这得问你自己啊,想要读到啥程度,毕竟都是成年人了,理智选择就好了。
还是那句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前提,是你真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没关系,选择了别后悔就好,反正人生嘛,也就那么短暂。
你开心就好喽!
老师你好,我想咨询下法学专业的专硕与学硕,考哪个更好,还有就是,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的区别何在
如果本科是法学的,报考有两个选择:①法学硕士②法律硕士(法学)。
推荐报考法律硕士(法学)。原因有二:①法学硕士是学硕,理念研究型;法律硕士是专硕,主要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以及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等各行各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所以从就业方面来讲,法律硕士渠道更广。②法律硕士(法学)全国联考,更容易考名校。分数线比法律硕士(非法学)还低,而大纲和法律硕士(非法学)近2年已完全一致,试卷只有主观题部分几个题型和分值不同。法律硕士(法学)由报考院校命题,招生人数相对较少,考试难度大。
考研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经过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一年的备战,相信你会考上心仪的院校的,科教园法硕祝你考研成功!
硕士研究生都有哪些种类
(本文数据仅为便于理解,并不是具体数据,具体数据请参考官方文件。)
每年中国的研究生录取人数在60万左右,我们拿刚刚结束的2020届考研初试来看,2020年考研初试报名人数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万,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数据,似乎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大学的毕业生里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万人里录取60万人,这个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学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日制研究生,一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职研究生。这种这种研究生占总体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统计大概在总体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
而这种研究生虽然近几年来录取方式与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会认可度却十分凄惨,简单的来说,在就业市场上,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会承认专科生的大学生身份,但是他们不会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虽然国家已经下发过相应的文件来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毕竟招聘岗位是企业创造的,国家并没有办法强制要求企业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这三分之一,我们的录取人数现在还剩下40万人,这四十万人里面,我们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叫做学术学位硕士,也就是学硕,另一种叫做专业学位硕士,也就是专硕。
简单的介绍一下二者的区别,从培养方式来看,学硕普遍三年,专硕普遍两年,研一的时候二者并没有大的区别,都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而研二的时候,学硕就开始进入实验室搞科研,发论文,研三的时候准备毕业答辩,读博的读博,工作的工作,这种硕士才是我们普遍思维中认识到的硕士,也就是读书,做实验,发论文,搞研究。
而相反专业硕士到了研二,就会直接进入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实习一年,然后直接毕业,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医生(当然这个举例不是很恰当,但是比较浅显易懂。)所以这种硕士,实际上是直接对口工作市场的,他们并不会在实验室里搞研究,毕竟国家现在缺的是能把知识应用到实处的高等人才,而不是仅仅会考试发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确的提出了,这次的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18.9万里面,除去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真的学术硕士可能连五万人都没有。而且那20万的学术学位硕士里面,至少有10万的岗位是留给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给报名的那400万人的位置,其实只有10万。
好,现在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加减法,10万学位位置,加上20万的专硕,实际上这400万报名的人里面,最终能够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万人而已,就算扩招着18.9万人都是学硕,也仅仅都不到50万,更不用说这里面还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于那些说什么扩招会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研究生的考试跟高考完全是两种概念,先不说笔试过后的面试就可以刷掉很多只会考试没有学明白知识的考生,笔者甚至可以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能通过初试的学生,就算他以前确实在混日子,当他进入到复试的那一刻,你也就没有资格在说他混日子了。
所以实际上,研究生的扩招并不会造成研究生“烂大街”,因为跟需求的基数相比,这种扩招实在显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这种学习和企业对接的模式会变成一种更加良性的循环,毕竟经过了一年社会的历练在投入到社会,比从学校了直接扔到社会,要靠谱的多。
所以,无论研究生怎么扩招都不会造成高学历者泛滥的情况,默默无闻,才是这个社会大多数的真实状态。
在中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硕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像〈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博士研究生跟导师的关系,像〈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大学里边,老师只给学生上课,面向全班同学,不负责具体的个别指导,所以大学里边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而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除了跟大学一样,有专门的任课老师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科研培育,定期检查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导师每一届都会带研究生,但是学生之间不再以学长、学姐、学弟、学妹相称,而是称呼为师兄,师姐,师弟,师妹。
同时,帮助导师做课题,导师会根据工作量情况,会给予研究生一定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
一、科研培育,师傅徒弟的关系。
我在读研的时候,导师就给安排了科研方向,做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主要是上课,研究生二年级就开始定期开会做报告,向老师汇报这一周看了哪些论文,课题研究进度如何等!
除特殊情况外,一周要跟老师见两次面,一次是打到课题组里,听博士们做报告,导师进行点评。另一个是在自己导师的课题组里做报告,到时给自己点评。那一段时间挺痛苦的,每天都在科研网站上搜索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很多都是英文的,还要进行翻译。有时候觉得导师太严格了,我们就是来读研找工作的,并不想做科学研究。
我的导师还是挺注重跟学生之间师承关系的。在读研的时候给我们悉心的教导,经常请我们一起吃饭。后来研究生招的多了,大家又开始忽略了这种师承关系。我们导师就在给我们开会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每个人轮流讲一段“弟子规”,告诫我们要珍惜这段师徒关系。
研究生毕业之后,导师每年都会组织聚会,把各地的研究生都邀请一起来,吃个饭见个面。所以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超出了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有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还帮助老师接送孩子,喂狗喂猫等工作,生活之中都有了交集。
二、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很多研究生,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主要就是在帮导师做课题的时候,导师会像老板一样,给研究生们发放生活补贴。
我在读研的时候,帮助老师做课题项目,每个月导师会给我们600元的生活补贴。刚开始我们还不好意思要,觉得是拿了老师的钱。后来我们才发现,帮老师做的课题老师很挣钱。我们帮老师做了一个40万的国家科研课题,项目结题之后总花费不到5万,剩下的经费,通过我们找发票,报到老师的个人账上。
所以研究生导师都是很有钱的,硕士研究生在上学的过程中,给老师打工,就像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三、博士研究生跟博导是合作关系。
读博时间比较长,一般的博士毕业都是4年。所以博士跟导师相处的时间就很长,培养一个博士也挺不容易的,一个博导在其一生之中培养不了很多的博士。
所以博士研究生与博导关系就变得比较亲密,博士经过研究生的教育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做科研的时候,能给老师出谋划策,甚至能独立设计整个科研方案。
有的博士生水平已经超过了导师。所以他们之间往往会产生合作的关系,大家一起完成一个科研任务。我课题组的一个博士,在读博之前就发表了11篇SCI。这个是很厉害的,在我们学校拥有欺骗SCI,就可以评副教授了,发文章做实验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导师。最后这个博士也留校任教了。
单招与统招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大吗?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单招与统招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大吗?
肯定的回答是:区别很小。
首先,什么是单招呢?
单招是近几年国家为高考分流、简化考试和录取流程,而在高等职业院校(专科)设置的,由高职院校组织单独考试、单独录取的一种升学方式。考生不用再参加高考,方式简单、方便,减轻考生压力。(温馨提示:今年开始有些省,取消了高考与单招的兼报,即所有考生一律先报高考,报考结束后,部分考生再自愿参加单招报名。)
其次,单招和统招有啥区别呢?
只有两个区别,第一,入学方式不同:单招不用参加高考,而统招需要参加高考。
第二,地域限制不同:单招只能走本省的院校,统招可以出省。
除了这两点,无论是单招还是统招,录取后的事情就完全一样了,再没有任何区别。
那么,是走单招好还是走统招(高考)好呢?
这要看您的平时成绩,若预估分数在350分以下(综合前几年的录取分数,今年情况特殊,仅供参考),建议您尽量走单招。因为单招也是有招生计划限制的,例如:谋学校的总招生计划3000,可能拿出一半用于单招,就是1500个单招计划。好的高职院校单招报考人数一般都会超过招生计划数很多,即使是单招也是有淘汰率的。所以报考单招院校,也需要参考往年各院校录取分数,谨慎报考!但若是单招时不报考好的高职院校,到高考后统招录取时,其录取分数一定会比单招录取的分数高很多。也就是说,单招时去不了的院校,统招时就更去不了了。
再次,单招与统招,未来的升学路径和发展前途有无差别呢?
肯定的回答是:没有差别,
第一,单招或统招后,有两种升学路径,即一部分升入本科,一部分升入高职(专科)。本科的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报考硕士研究生,或继续考博士。高职(专科)的学生毕业后,可继续“专升本”,本科2年毕业后可继续考硕士、博士。
通过单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通过统招进入高职院校(专科)的学生完全一样,没有区别,都可以继续深造,提高学历。
第二,未来的发展前途一样光明。
主要靠自己努力,选定目标,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必有所成!我们最尊重的科学家袁隆平,只有中专学历;全国三八红旗手,大国工匠韩利萍只是在职大学学历。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努力,未来的科学家、大国工匠,就会是高职(专科)学生!
还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先做好眼前的事。
您若预估高考分数350分左右,成绩是可以的,如果走单招,可以上一个较好的高职院校。但是,如果参加高考后,这个分数就不一定能上去同样的院校了,因为参加高考,分数会更高,竞争会更强。各省好的高职院校录取分数比一些本科院校的分数还要高。
最后,单招报考也是在各省“招生考试院网站”上统一报考的。今年因疫情延后报考了,但高考补报结束后,可能就会开始,具体时间和政策可以经常关注“各省招生考试院网站”。
建议您:参考一下各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先选好几个有单招计划的院校;再了解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长老师的建议,做好报考准备。
个人浅见,希望能帮到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