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研,古代文学考研院校
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媒婆这一职业仿佛带着某种负面的特征。
他更像是将男方和女方强行凑到一起的人,而且其职业性质也多为人们所诟病。
事实上,人们对于媒婆形象的认知不只来源于现代的社会实践中,还来源于古代的种种文学作品当中。
从唐代的传奇小说到宋朝的文学作品,再到明清时期的体系更加完备的小说,大多数经典作品当中都蕴含着媒婆的形象。
而且,不同朝代所传达出来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大致呈现出从正面形象到负面形象转变的特征。
而清朝时期,这一形象又似乎成为了集大成者,变得更加全面立体。以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为例,媒婆的形象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一形象又经历过哪些具体的转变过程?
- 唐宋小说,正面形象
说到媒婆,大多数朋友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都是中老年妇女的形象。她们的脸上会有一颗大大的媒婆痣,她们的笑容有些妩媚,她们也习惯于对男女双方的家长点头哈腰。
而实际上,这一认知大多来源于刻板印象。至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媒婆的形象并不是如此。
在唐朝时期,媒婆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它更像是一种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只有身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一角色才会成立。
而且,也并不是只有中老年妇女才能够被称为媒婆,男女老少都有可能起到类似媒婆的中介作用。
比如说京剧唱段中有著名的一折《红娘》,里面写:“叫张生隐藏在期盼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跟着我小红娘你就能来见着她。”
这出戏是以唐朝时期的著名小说《莺莺传》为灵感来源的,而主人公红娘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
在京剧唱段当中,整体的内容是以红娘为主视角来展现的。她就像是男主人公张生和女主人公崔莺莺之间的沟通桥梁,还能帮助协调女主角与其父母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红娘,其实就是媒婆,在男女主角中间牵线搭桥。
碍于封建礼教的影响,再加上社会现实条件的限制,张生和崔莺莺没有办法直接见面。但是,两个人之间总是会想要传递某种信物,而红娘在此间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她不像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可以自由自在地走出家门,也能够从张生手中拿到他想要传递给心上人的信物。
当然,红娘也会把自家小姐想要送出去的东西带在身上,趁此机会交给张生。
在相对封闭和压抑的大环境中,红娘的存在仿佛是某种打破了社会规则的因素。她游离于世俗规则之外,在一对自由恋爱的年轻人中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不过,《莺莺传》的主角,毕竟还是张生与崔莺莺,所以作者对于小红娘的笔墨描写并不多。这个可爱的角色,是因为元朝时期的改编作品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由于唐宋两朝在社会范围内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氛围,所以元朝时期的种种小说以及杂剧的创作可谓层出不穷。
《西厢记》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文化瑰宝,也在后世被一代一代传诵下去。
相比于唐朝时期的灵感来源来说,《西厢记》显然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对红娘这一形象的描述上。
她是封建大家长用来监控小姐日常言行的工具,所以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着封建礼教对于一个自由人的束缚。但作为小姐的贴身丫鬟,从小姐的根本利益和想法出发去思考问题,也成为了小红娘的本能。
因此这一人物聚焦了书中的许多矛盾,人物性格本身也具有矛盾的特征。
在张生和崔莺莺的交流当中,她一如既往地起到了中介作用。在小红娘的撮合之下,男女主角可以在封建现实的压迫当中寻找到见面的机会,让观众感受到自由恋爱产生的美好之情。
而当男女主角的恋情曝光以后,崔家小姐必然会受到来自父母的责难。这时,红娘又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她一边帮着自家小姐安抚崔家主母,希望作为母亲的她能够尽可能去体谅女儿的心情,为女儿创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
另一方面,她又会将母亲的苦心告知小姐,帮助小姐母女二人之间的矛盾,紧紧地维系着整个家庭。
可以说,小红娘是从头贯穿到尾的一个关键线索。在整本小说当中,她展现出来了一个活泼、聪明、勇敢、机智且颇具义气的形象,传递出来的意义也是相当正面的。
不管是唐朝还是宋朝,又或者是元朝的文学作品当中,媒婆这一职业都不仅仅局限在中老年妇女的身上。社会的众多成员都能够起到媒婆的作用,他们也成为了一股清流。
直到此时,媒婆的社会形象都是相当正面的。但是随着社会文学的不断发展,随着这一职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和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文学家们在对其进行描述时,其评价自然也会急转直下。
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朝,媒婆的形象就相当负面了。
- 明朝小说,见利忘义
在明朝小说当中,媒婆代表的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形象。她会强制性地撮合男方与女方,会在不考虑双方主观因素的前提下,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无所不用其极。
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形象。比如说《水浒传》,其中的媒婆形象简直堪称典范。
在《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情节中,王婆是促成西门庆和潘金莲相识的重要人物。
她总是在人前呈现出一副追逐利益的小人嘴脸,街坊邻居对她的评价也多为负面。在得知西门庆对潘金莲产生了不可言说的想法之后,她也不顾世俗的约束,不顾潘金莲的家庭环境,采用阴谋手段,把对方骗到了自己家中。
可以说,如果不是这一角色在其中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潘金莲和西门庆两个人或许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而在她把潘金莲骗过来以后,西门庆趁势从门后走出来,强迫潘金莲背叛家庭,背叛世俗规则。
虽然潘金莲的所作所为确实并不无辜,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故事的最开始,她是受到了王婆和西门庆二人的联手迫害的。她是自作自受,可她也不是完全的自作自受。
在故事的最后,潘金莲和西门庆联手杀害了武大郎,他们二人也被武松亲手杀死。而罪魁祸首之一王婆,同样也遭到了武松的报复,身首异处。
看完整个故事以后,没有人不会对王婆产生厌恶心理。而她所代表的是媒婆这一特殊的职业,所以在大众眼中,媒婆也成为了不择手段的代名词。
同时在其他经典小说中,媒婆也是以同样的形象出现的。
比如说《金瓶梅》,有文学家曾经评价过,这是一本比《水浒传》的文学价值更高的小说。只是由于其中的故事情节描写,它在社会公众当中的熟知度并比不上《水浒传》。
《金瓶梅》当中的李瓶儿的奶娘,既是照顾她长大的长辈,同时也是一位媒婆。
这群人有着自己的本来职业,有人是高门大院家中的下人,有人是农民,有人是小手工业生产者。她们来自各行各业,从事着许多不同的工作。
但是,当有需要做媒的事件发生时,她们又总是会冲在最前面,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的媒婆。
李瓶儿的奶娘,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虽然看着姑娘长大,但是和姑娘之间并没有深厚的感情。准确来说,她和书中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没有建立起感情。她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为了追求蝇头小利,可以不顾个人原则和社会道德。
当需要在李瓶儿和经济利益中间做出选择时,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甚至不惜将李瓶儿出卖。至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她也完全不在意。
市侩、功利、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口舌毒辣,这就是明朝小说当中的媒婆所呈现出来的典型性格特征。
相比起唐宋以及元朝时期的形象来说,明朝的小说彻底让媒婆的风评180度急转直下,变为了彻头彻尾的负面形象。
而我们今天对于媒婆这一职业的看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明朝小说的影响。毕竟明清时期的众多小说在现代社会中也拥有许多受众,其中的人物刻画必然会对我们的认知产生左右。
但事实上,任何一个职业的人员素质都是良莠不齐的。在这一点上,清朝时期的小说反而做到了更加客观和更加全面。
相比起明朝时期的众多文学作品来说,清朝小说所展现的媒婆的形象,更能够反映一个行业整体的生态。
- 全面客观,好坏兼备
说到清朝时期的小说,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文学巅峰的作品,《红楼梦》。
大多数现代人对于《红楼梦》的解读都太过浅薄,作者不仅聚焦于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还着墨于描写种种社会现实与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过程。
而这本书当中,媒婆也是多次出现的。
民间的老妇人可以称为媒婆,贾府当中的各位丫鬟出府说亲,有时就需要民间的媒婆来从中牵线搭桥。
这群人当中,有的人锱铢必较,而且为人太过刻薄,以至于完全无法促成一段良好的姻缘。但是,有的人却能真真实实地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为女性角色尽可能全面地选择更为合适的夫家。
当然,四大家族当中的贵妇人,有时候也能充当媒婆的角色,比如说王熙凤。
彩霞和王二家的儿子,就是通过王熙凤的说媒而走到一起的。不过在过程当中,她采用了相当多的强硬手段,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彩霞的想法,这段婚姻也并不幸福。
可贾母在做媒的时候,往往考虑得更加周到,想法也更加细致,所以由她促成的姻缘,相比较而言,进展得更为顺利。
这本小说向我们呈现出来的,是更为复杂,也更为全面的媒婆的形象。媒婆也是人,媒婆有缺点和优点,对其中中的人物刻画不可太过单薄。
结语:
从唐朝时期的传奇到明清时期的小说,媒婆的形象刻画经历了从正面形象到负面形象,再到全面形象的转变。
总的来说,作者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清朝时期的小说也能够扭转我们的刻板印象。
古代文学考研(古代文学考研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