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看免费的考研视频(哪里可以看免费的考研视频软件)

哪里可以看免费的考研视频,哪里可以看免费的考研视频软件

大家好我是双平,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是[美] 马歇尔·卢森堡

在这本书中,你将学到: 1.造成人际沟通不畅的4个原因 2.一套百试不爽的沟通方式,让你更懂他人的心 3.疗愈自我的内心对话方法

我们日常的很多沟通会受挫,是因为其中充满了批评、指责等语言暴力,或漠视、拒绝倾听等精神暴力,无论是我们对别人、别人对我们,甚至是我们对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是剥开种种外在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去体察沟通双方的内心需求,直接表达自己的请求,并回应对方的请求,最终建立起基于理解和关爱的关系。

这是一本人际交往的神书,在都豆瓣上超过2w人对它给出好评,我读完以后一直在感叹:每个人都应该读,并且要背下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身边的人,一旦我们之间发生冲突,会彼此提醒用非暴力的方式去沟通。

下面我们用5天的时间来一起共读:

2. 观察不等于评价,感受不等于想法

今天是我们第二天来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昨天我们了解了一些错误的沟通方式,今天我们就要来开始了解,什么是正确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到底应该如何进行?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非暴力沟通的前两个要素:一个叫观察,说出你观察到的事实;一个叫做感受,就是说出自己的感受。

说出自己的观察跟感受,听起来特别容易,但是你耐心一点,听我往下继续讲,你就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有多难了。

说出观察到的事实
我们先来说一下观察,怎么样把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说出来?特别不容易。

我爸跟我妈过了一辈子,老两口不知道为什么,年轻的时候还互相忍耐,老了以后就放飞自我,天天在家里吵架。

我就把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介绍给他们,在他们吵架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你们两个先不要吵,你们先说一下自己观察到的事实。

我爸就说:“你妈乱花钱。”

你看,“乱花钱”是说出自己观察的事实吗?不是,是个评论,就是“我认为你花钱是乱花”。

我说:“你不能这么说,你这么说是评论。”

我爸就说:“我不能说她乱花钱,我想说的是她花钱多。”

我说:“仍然不对,你说人家花钱多,多跟少,也是一个评论。”

然后我爸说:“错了,那我应该这么说‘你妈这个人从来都不顾我的想法,想花钱就花钱’。”

我说:“还是不对,你在推测别人想什么,你推测我妈的想法是不管你、不顾你,这个推测跟观察还是不一样。”

我爸说:“那我到底应该怎么说?反正你妈这个人就是又想花钱,又不愿意我说她。”

我说:“这还是推测,你应该具体说一下,你观察到的行为跟事实到底是什么?”

我爸说:“对!你妈今年夏天买了三套衣服、两个包,另外你妈上次买完衣服,还跟自己说买的衣服太多,这一夏天都穿不完,可以穿好几个夏天,够了,以后绝对不买了,然后到周末一有空,就去逛商场,一逛就能发现好看的,看的好看就要买,反正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超过两次以上。”

我说:“这是你观察到的事实。”

所以,把你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是不是特别难?你忍不住往里面加一些你的推测、你的评论、你的想法。

印度哲学家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刚开始听这句话,我跟作者的想法是一样的“扯淡”,但你真的自己去表达试试,就是你说一个你观察到的事实,而且不加评论、不加想法,这件事情的难度,就跟你现在立刻暴富差不多。

区分观察和评论
所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具体的去区分观察跟评论?

作者给了我们几种情境,这几种情景里面,你特别容易把观察跟评论搞混。

第一种,就是把预测当成事实。

比如,你跟人家讲你一定要早睡早起,如果你不早睡早起的话,你会老得快,你会猝死,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这就是把预测当成事实,不见得晚睡晚起,就会真的出现健康问题。

正确的一个表达方法应该怎么说?“如果你现在每天都睡这么晚的话,我会很担心你的健康出问题。”

所以你看,你把你的评论跟你的观察分开了。

非暴力沟通不是说一点评论都不能讲,它只是教你一定要把这两个东西区分开,这样就不会出问题了,你的评论绝对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观察到的事实讲出来。

所以这是第一种,叫做把预测当成事实。

还有几个也比较典型,有没有发现,我们特别喜欢把对别人的推测,当成唯一的可能。

“这个人没办法完成他的工作”,其实他不一定是完不成工作,而是我认为“他没有办法完成工作”,或者是他曾经说过“他没办法完成工作”。

后面的这些才是事实,而且我很明确的表达了我的评论,我没有把评论跟观察混在一起。

如果你上来就说这个人完不成工作,这是你的评论。

感受到那么一点点区别没有?

还有的人喜欢在用形容词跟副词的时候,把评论当事实。

“谁长得丑” ,实际上你老说别人长得丑,就是你在评论,你只能说这个人的长相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不喜欢这一款。这个实际上才是把事实跟评论区分开了。

还有很多情形我们会把观察跟评论混合起来,就是在你说出“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种有点极端的频率词的时候,你就要当心,你很有可能就是把评论跟观察混淆起来了。

那什么时候表达的是观察结果?“我不记得你已经给我打过电话,我看你在中午的时候都特别忙,每次至少打半个小时的电话,也不吃饭”,这些都是观察到的事实。

而评论是什么?“你这个人总是很忙,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从来都不出现”,就这些是评论。

你看,一旦你使用“经常”、“很少”、“总是”、“每次”、“从不”这些话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表达的内容变成了评论。

到这,我们已经讲清楚了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表达观察的结果。

在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把观察跟评论混为一谈。

学会表达感受
到了第二个步骤,去表达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

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个成熟的人才会有的技能,大多数人并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也不习惯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件事情我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学会。

我们认为,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

做什么才重要?人们期待我做什么更重要,最不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感受。

书里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这个例子就是我的例子。

不知道为什么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感觉作者在偷窥我,因为他确实举的很多例子,就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太容易发现的情形,每个人在里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一次研讨班当中,他不是到处给别人讲非暴力沟通嘛,又积累了很多的素材。

他说有一次课堂上,有一个大学生说他的室友把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

作者就问他当时的感受,这个大学生就说:“我觉得在晚上不应该放这么大声的音乐。”

作者就告诉他:“虽然你用了‘觉得’这个词,但你表达的是看法,不是感受,你再表达一次。”

这一次大学生说:“声音太大,会打扰到别人。”

其实这仍然是看法,不是感受。

然后你不要让他表达感受的话,对方也想不出来应该表达什么。对方脑子里面涌现出来的全是这种“你不应该放那么大声”、“你很打扰我”等等。

这就是我在大学经历的生活,我的室友不知道发什么疯,每天晚上就着他台式大屏幕玩劲舞团,你在睡梦当中,就听到一阵噼里啪啦,不知道的还以为哪放鞭炮,就是你经常在睡梦当中听到这样的节奏。很打扰人。

我的做法跟大学生差不多,我上来讲的就是自己的想法:“你这样做不对,你这样做没素质,你这样做很打扰别人。”这是我们一般人的反应。

但实际上,我们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不会跟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跟亲近的人我们也不会表达,在感情当中,我们经常埋怨自己的伴侣。

这个书里面也用到一个例子,说一个太太总是抱怨她的丈夫:“你老是跟一堵墙一样。”

这个话简直就是从我的生活里面偷出来的,就是我的伴侣如果在对话当中表现的比较木讷,有的时候,你特别想跟对方交流,对方就不说话,我就会说他:“你这个人怎么跟堵墙一样,你这个人怎么跟个木头一样。”

你们是不是经常也这么说?有没有发现,这些话实际上没有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只会让对方感觉到他被否定了,然后他越来越容易缩回去,就更不愿意跟你去交流了。

正确的表达方法应该是什么?“你每天晚上12点打这个劲舞团,让我感觉到非常困扰,我会觉得心情非常恼怒,觉得特别烦躁。”这是表达感受。

如果对象不爱说话,你应该表达的感受是这样的:“我觉得非常沮丧、非常气馁、非常凄凉、非常悲伤”等等,这才是感受。

所以你发现了没有,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最难的就是区分你的感受和你的想法。

什么叫做想法?“我这次演讲讲得不好”,这是想法。

什么叫做感受?“这次演讲结束以后,我感觉有点失落,有点郁闷,有点烦躁”,这是感受。

所以有很多的“你觉得”,实际上不是“你觉得”,而是“你认为”。

你觉得自己很无能,你觉得老板很卑鄙,你觉得爱人很自私,你觉得别人误解你,你觉得你被忽略了,这些通通都不是“你觉得”,而是“你认为”,这些后面跟的都是想法,而不是感受。

所以我们一定要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建立一个自己的关于感受的词汇表,当我们需要表达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词汇可以形容自己的感受。

有的时候去示弱,去表达一点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尤其是一些消极感受,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看来,谁袒露感受,谁就是示弱。

我们的文化里面不鼓励弱者去表达感受,但是记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有助于解决冲突。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我们学会了怎么样表达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感受。

在表达观察结果的时候,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在表达感受的时候,需要注意区分想法和感受。

到明天,我们会学习怎么样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提出请求,我认为表达自己的需要,才是非暴力沟通当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明天我告诉你为什么。

哪里可以看免费的考研视频(哪里可以看免费的考研视频软件)